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献策文化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庆柱委员、宋镇豪委员

    建设“豫北冀南文化遗产特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08版)

        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两市相邻的省际交界地带,文化传承上本属一体。这里地上地下古代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许多古遗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这一地区同时也承受着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大、经济发展难度大的压力。建议河南、河北两省联手建设“豫北冀南文化遗产特区”,对区域内文化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宣传,以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文化建设。

        安阳、邯郸交界地带,方圆约30公里范围,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商王朝、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的都城所在地。这一带分布有史前时期的小南海文化、磁山文化、后冈仰韶文化,商核心区文化和商王朝都邑殷墟以及战国以降的赵王城、赵王陵、西门豹祠、袁绍墓、曹操墓、甄妃墓、邺城、南北响堂山石窟、岳飞庙墓等文化遗产资源。其古文化遗产数量不逊于西安和洛阳,而单位面积内的富集程度远远超过全国其他地区。在这里各文化遗产资源密切相关,存在有机联系。区域内山水兼备,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西临太行,有漳、洹两水以及南水北调干渠三条水道流经,又有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和107国道等南北干道通过。

        “豫北冀南文化遗产特区”建设成本低,受益人口多,文化和经济辐射面广。利用好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资源,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发挥其潜在价值,可以带动安阳、邯郸两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使至少1400万人直接受益。

        “对于密集的文化遗产资源,应该统一规划而不是“零敲碎打”。建设“豫北冀南文化遗产特区”,能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破坏或浪费。建设“豫北冀南文化遗产特区”,将使我国华北地区、京广线上,出现一片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范围文化景观区。

        (本报记者柳霞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