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代表委员手记

    国民感性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05版)

      叶小纲(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感性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中尚未涉及的重要内容。所谓感性教育,是指培养人的感官感受、直觉、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感知力教育、情感教育和想象力教育。感知力教育培养人对感性信息的接受和体验能力,情感教育培养人的情感感受、体验和表达能力,想象力教育培养人的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倡导实施感性教育,完善国民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举个例子:科学和艺术,是对双生子,都是人类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杰出体现,象征人类思维的桂冠。科学的创新犹如走林中路,理性经验是前人走过的路,创新始于路的尽头。路的尽头不再有路,再依靠理性只能在原地徘徊。只有发挥人的形象思维和想象,通过理性逻辑思维,积极探索,最后才能开辟出科学创新之路。

      对于艺术而言,想象是创作方式。通过想象,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将瞬间感受、内心情感、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用感性材料(比如声音、颜料、形体等)表现出来,用掌握的技能和理性思维加工,最后创造出可以与人沟通和分享的艺术品。

      科学和艺术造就人类文明,科学是人类把握物质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是人类把握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虽然两者文化内涵相差甚远,但科学创新与艺术创新有共通性,都离不开想象。在理性和感性思维方面二者虽各有倚重,但在最后关键阶段,都离不开双方的鼎力支持。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因为我们国家最缺乏创造型人才。钱学森先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的创造型人才?钱老的发问至今令人深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钱老已经给出了提示:创新需要大跨度形象思维。如何获得大跨度形象思维能力?我认为,首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感性素质。而当前,我国人才选拔和评估出现的问题是倚重理性素质,缺少感性素养培养与考察。 

      所以,全社会有必要提高和统一对国民感性教育的认识,确立感性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把感性素质教育提到关乎国家文化建设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另外,建议成立国家美育中心,因为美育是感性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但感性教育对于国民教育和美育而言都是新课题。只有成立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学术研究、科学实践,才能建立和逐渐完善国民感性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