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江苏连云港享有“中国第一‘雷锋车’”美誉的新浦汽车总站服务组,用49年的坚守给出了答案:从1963年至今,“雷锋车”往返于汽车站和火车站之间,帮助南来北往的乘客们运行李,风雨无阻,从一条木扁担、一辆木板车,演变为铁板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车,到现在的风光旅游车,“雷锋车”行程17万多公里,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义务运送行李包22万余件。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雷锋车”49年如一日地做雷锋?“雷锋车”组的成员又为何心甘情愿地做雷锋?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进了连云港。
坚持:49年如一日
有一群人,49年如一日,无私帮助着身边的人。
这就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雷锋车”的江苏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服务组。
1963年,郭兰凤、余友云和朱正英等车站服务员在工作中发现,旅客在汽车站与火车站的转乘中有诸多不便,两地之间虽只有1公里,但行李较多或行动不便的旅客在来往中很是困难。于是,三姐妹拿着扁担和绳子,开始为旅客免费搬运行李。49年间,共有500多位服务员先后拉过“雷锋车”。
49年间,将近18000个日日夜夜,队员全是女性的“雷锋车”,“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初衷始终未变。
199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58岁的颜怀英在港城车站转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因膝关节骨折入院,与老人非亲非故的“雷锋车”车手刘燕妮,毫不含糊地拿出了自己1000多元的积蓄为绝望的颜大娘垫付了医药费,时任车站书记的朱秋霞,当即以“亲人”身份在住院单上为老人签了字。至今,颜怀英逢人就夸:“是‘雷锋车’救了我,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些好人!”
“雷锋车”组的朱秀兰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倔强的她毅然将生命的最后冲刺扑在了“雷锋车”上。1983年,年仅37岁的朱秀兰倒在了岗位上,虽然朱秀兰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她的事业仍然在延续。1984年,朱秀兰的女儿肖彦应母亲的遗愿也拉起了“雷锋车”。“走妈妈的路,做雷锋那样的人,将‘雷锋车’一代一代传下去!”肖彦语气坚定。
“做好事难,坚持49年做同一件好事,更难。”连云港市委书记李强代表感慨地说,“在有限的生命中,‘雷锋车’组的成员以短暂固永恒,用实践检验真理,诠释了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原则:勿以善小而不为
当“雷锋车”已经成为连云港的“坐标”时,却很少有人发现,其实偌大的港城是由无数个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音符组成,它们蓬勃而起,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激荡在中国精神的天空。
2010年8月,连云港灌南县田楼乡孤儿顾志慧苦苦寻找长期资助自己的“叶欣仁”叔叔,想当面表达感激之情,却始终未果。“‘叶欣仁’是连云港方言‘热心人’的谐音!”身边好心人的一句提醒,让顾志慧恍然大悟。虽然,顾志慧没能如愿找到“叶欣仁”本人,她的故事却在社会各界广泛传开,顾志慧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关爱。其中,一位爱心人士匿名捐助了1000元钱。“虽然我没有如愿见到‘叶欣仁’叔叔,也没能当面向他道声谢谢,但这段时间以来,社会给了我很多关爱,学校也免去了我的全部费用,在我心中,他们都是‘叶欣仁’!”顾志慧眼噙泪花,回忆着往事。
2011年5月,连云港成立了“叶欣仁”基金管理委员会。6月11日,“叶欣仁”基金爱心捐赠仪式正式举行,前来捐赠的市民络绎不绝,有佝偻老人,有纯真孩童,有知识分子,也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但他们心怀大爱,作着不平凡的贡献,他们都是“叶欣仁”。
原连云港市市长、现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代表激动地说:“我深深地感受到,雷锋精神早已在这座城市扎了根,并且在每一个港城人的血液里流淌。”
绽放:“雷锋之花”争相斗妍
“真善美是流淌在港城人体内的血液,是港城人的灵魂。他们做雷锋献爱心,在一件件小事中找准人生‘坐标’,托起了港城人共同的幸福。”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代表感叹。
“助人为乐是港城人最习以为常的事,也似乎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能力。”连云港港口公司装卸司机唐艳代表形象地说,“雷锋精神好比一块巨大的磁盘,将生活在这里的人牢牢吸住。团结坚固了信任,信任又激发了帮助,形成的是良性循环。”
李强代表表示,雷锋精神就是一颗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当这颗种子飘落在连云港的热土上时,港城人民成了播种者,他们辛勤劳作,细心呵护,终于“雷锋之花”在这里绽放。作为最娇艳的花朵,“雷锋车”用沁人心脾的芬芳,诠释出了港城人的大爱气质与博爱风范。
“在连云港,‘雷锋车’就是一簇火苗,点燃了港城千千万万人的激情,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平凡现伟大,以小事铸大事,有了‘雷锋车’的召唤,雷锋精神正以燎原之势耀眼东方。”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新力代表微笑着说,“其实,雷锋离我们并不远。当你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时,整座城被感动了;当你微笑服务他人时,人间的温情瞬间倾泻而出。”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