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要想保持未来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必须完成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型升级。从国际国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转型升级是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大势所趋;从破解资源环境的刚性制约看,转型升级是根本出路;从应对区域发展的竞争看,转型升级是紧迫任务。连云港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点海港城市,近年来形成了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和全国创新型城市试点四大国家战略的聚集效应。作为一个在沿海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正在谋求跨越崛起的城市,连云港注重抬高发展起点,以工业化、城市化“两化”深度融合为核心,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港口综合发展、城市组团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资源节约发展,积极探索和走出一条具有沿海后发地区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子。
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连云港工业起步较晚,结构调整的包袱较轻,可以更多地直接切入现代产业。为此,我们积极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向支柱产业集聚、向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大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已经有较好基础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四大产业,积极发展大有前途、体现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同时连云港有资源禀赋和要素配套能力的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三大产业,形成“4+3”新兴产业格局。临港大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石化、冶金两大基础型、基地型产业和重型装备制造业,注重用现代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武装临港工业,建设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方面,围绕人的行为需求链和企业生产经营链,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专业市场等基本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云计算、数字中心、软件与互联网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按照“满足生活需求、提升发展水平”的要求,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度假、商贸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推进港口综合发展,提升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连云港港是国家主枢纽港和中西部最便捷出海口,是促进江苏沿海开发和全国区域共同发展的引擎。“十二五”期间,我们瞄准第四代港口目标,抓港口升级换代。主港区进一步完善枢纽港功能,专注发展集装箱运输,打造集装箱干线大港。在巩固港口传统运输优势的同时,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强市、港工互动,依托港口辐射和集散功能,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加工贸易业、港航服务业等港口经济业态,提高港口经济与全市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推动港口从单一的货物吞吐港向要素聚集港、产业支撑港和发展带动港方向综合发展。
三是推进城市组团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连云港是江苏唯一的海滨城市,市区内有山有海,风光优美,发展的潜质良好,但城市呈东、西带状分布,结构比较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设的集中度。我们针对这种特点,确立了整体规划、组团推进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片区,推动各个组团快速形成规模,做到开发一片成熟一片,确保城市建设“一年拉开阵势,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四年展现新貌”。市级层面着力打造两大片区,东部海滨城区狠抓规划面积58.8平方公里的连云新城建设,8平方公里新城商务区年内形成全面推进态势,用3年时间崛起一座海滨新区;西部新海城区整合30多平方公里范围组成新海新区,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综合性的城市新区。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建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
四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连云港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是难点和薄弱环节所在。为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我们积极研究制定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实施意见,坚持发展统筹考虑,资源统筹配置,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安排,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科学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镇村空间布局,稳妥实施镇村区划调整,有计划地撤并规模较小的镇村,确定一批市级重点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打造一批人口有规模、经济有实力的强乡强镇。对完成区划调整的镇村,既保证其原有的利益,并赋予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重点镇村的带动功能。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农村新社区为目标,按照“市郊型、城镇周边型、中心村、集中居住点”进行分类,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等方式,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先行先试,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力争在1-2年内取得突破。今年,我们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户籍制度等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五是推进资源节约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连云港的生态本底良好,着手建设的是一个以生态为最大特色的城市,着力实现的是一种在生态环保基础上的跨越发展。为此,我们严格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一方面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岸线、土地、矿产等各种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将优势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推进大开发、大建设的过程中,保护好连云港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绿色之美。再一方面推动经济绿色增长,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硬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举措、考核各级干部的硬指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增长。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