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光明日报》社、《诗刊》社和抚顺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雷锋——道德的丰碑”诗歌大赛,特别难得。今年是雷锋因公殉职50年。雷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道德符号,在共和国的精神地平线上是个标志性的人物。雷锋生在湖南,工作在抚顺;雷锋的墓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在抚顺,抚顺因而得名“雷锋城”。因为雷锋不只是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他的精神为世人传颂。
雷锋题材全国诗歌大赛,其意义绝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它是我们整个民族对雷锋的缅怀和追思,同时也是对民族道德建设的期待与展望。雷锋虽然只有22岁,然而当年很多诗人用充满激情和热血的诗篇怀念过他,描述过他。上世纪六十年代,贺敬之先生的《雷锋之歌》,我们很多人都能背诵。雷锋以诗歌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心灵。一晃儿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如果活着,应该是72岁了。雷锋永远停留在22岁的生命坐标上,他那俯身在解放牌汽车上微笑的形象、他搀扶着送老大娘回家、为灾区捐款的情形,以及他写下的热情、真诚、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日记,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特殊的军队所哺育成长的特殊战士。
早在1990年,《诗刊》就和抚顺联合举办过一届“雷锋杯”全国诗歌大赛活动。两届雷锋题材的诗歌大赛,相距22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也正是雷锋的年龄。
两年前,我参加抚顺籍诗人李松涛的“松涛文苑”落成庆典时来过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我写过一首诗:
雷锋精神代代传,
常思常学常新鲜。
悲悯情怀凌云志,
爱到深处自无言。
我认为,雷锋爱祖国,爱人民,是爱到深处自无言的大爱情怀,是对人类高度的关怀。
作为终评委,我看到了七十余篇参赛作品。这些作品由初评委们认真筛选,作者名字始终被遮蔽。从专业的角度说,这些作品让我非常惊喜。应该说,雷锋是个老命题。如今,以诗的形式复苏50年前的激情,作品依旧感人至深。
很多诗人反思了我们这个时代,反思了精神领域深层次的东西。借助“雷锋”这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诗作中有反省,有批判,有自律,还有一种呼唤和呐喊。我觉得,这些诗人很了不起。
50年后,我们重提曾经激励过共和国一代人的话题,时代背景不一样了,文化背景不一样了。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各种各样的思潮都过来了。运用诗歌的形式再提雷锋精神,新意何在?这些优秀的诗人用他们的作品,回答了当今很多人一度很焦虑的问题。从执政党到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我们都在呼吁,在大灾面前人们要不要互相救助?生死关头,要不要挺身而出?这些话题,借助这次“雷锋——道德的丰碑”赛事,诗人们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才华,以诗歌的形式,做了很好的回答。
这次大赛的获奖诗人黄亚洲和我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刚刚出版了一本雷锋题材的长篇小说。现在,我们这代人已经苍然老去,我更希望我们的晚辈们,80后,甚至90后,也能对雷锋精神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完成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救赎和道德完善。
雷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一个民族要想成为世界文化强国、经济强国,需要精神支柱。举办这个大赛,是一种高屋建瓴的策划。诗人们用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升华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如今,“雷锋城”抚顺正面临新的转型,这需要党委政府拥有大智慧,当然也需要全国的支持。希望抚顺像浴火的凤凰一样重生,无愧于雷锋精神的诞生之地。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诗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