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5日 星期一

    “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

    山西高平市实施两轮十个全覆盖工程,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5日 09版)
    马村镇马村村村民正在缴纳养老保险
    原村乡狼儿掌村农村便民连锁店
    马村镇陈村村农村文化体育场所
    河西镇牛庄村农村街巷硬化
    高平市寺庄镇明家沟户通水泥路
    北诗镇中心小学校舍危房改造
    马村镇三级卫生服务体系
    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高平市安全饮水工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率先在全省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把心全部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去年,全市粮食产量2.37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收入7596元,比上年增长19.8%;中小学全部用上安全校舍,荣获“山西省中小学校舍改造先进市”;农村全部通了水泥路,被评为“建制村通水泥路工程先进市”;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先进市”、“设施蔬菜建设先进市”、“一县一业先进市”。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去年,高平市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市”。

        2009年初,山西省政府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建制村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通过全覆盖,使全省农村面貌有一个新变化。

        2011年,山西省政府又提出在2011-2012两年内,实现全省农村新一轮“五个全覆盖”,即街巷硬化全覆盖、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和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实施两轮“十个全覆盖”工程,高平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吃上自来水,走路不沾泥;电视频道多,娱乐有场所;看病不出村,买货有商店;上学不花钱,老了政府管;十个全覆盖,幸福全覆盖!”农民用这样的歌谣赞扬“十个全覆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致富路修到了家门口

        “解放60年,改革开放30年,就这几年变化最大!”“这是祖祖辈辈都没有过的好事啊!”行走在高平农村,“行路不再难”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寺庄镇北固线公路原来是一条石头路,11个村庄6000余人依靠着它出山进城。2008年,作为高平市村村通工程的重要一环,北固线水泥路终于修通了,这让6000余村民欣喜不已。

        “以前的侯家庄,一下雨,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家门口全是石头、泥土,到处坑洼不平。现在好了,户通水泥路把平展、宽敞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俺村旮旮旯旯都通了,干什么都方便了,现在农用三轮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俺们再也不用犯愁了。”高平市米山镇侯家庄村民侯仙枝谈起“户通水泥路”带来的便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侯家庄村依山而坐,三面环山,地势起伏,凹凸不平,是个典型的山庄窝铺。去年该村响应省政府“户通水泥路”的号召,村支书、村主任带头拆迁自己的老房,同时垫支30多万元,完成“户通水泥路”2.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50万元,彻底改变了以往晴天扬灰、雨天和泥、垃圾乱堆、道路狭窄、车辆难行的落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年来,高平市累计投入5亿多元,先后完成了207国道、长晋线、坪曲线等3条国省道改造和北环路、米石线等10条县道建设;累计投入3.6亿元,启动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铺设公路1200公里;实施了农村客运“公交化”工程,共建设农村客运站8处,开通线路56条,投运班车105辆,实现了村村通班车。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余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27公里,形成了以国省道为总骨架、县乡公路为总动脉、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让破陋的教室成为记忆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广大教师的情。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做老师的揪心呀。现在好了,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到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的新学校了。”郝庄小学教师宋慧娟高兴地说。

        郝庄小学是高平市北诗镇拥万片的一所小学。在拥万10所小学中,丹水、郝庄等4所小学被确定为D级危房,有3所小学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墙体均有裂缝,还有一所小学在古庙中,庙门石柱明显倾斜,随时都可能坍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将危房中的学生全部进行了转移,2010年投资3726万元,开始修建可容纳拥万片10所小学的高标准四规制寄宿制拥万中心小学。

        “将竣工的拥万中心小学有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餐厅。有24个普通教室、79间教师住房、108间学生宿舍、各种功能教室19个,能容纳1200名学生上课,还能抗8级地震。10所小学合并为1所,不仅安全隐患被彻底消除,教师队伍也会得到精简、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还会整体提高,我们农村的学生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均等的教育资源。”北诗镇教办主任李先德提到新修建的拥万中心小学很是兴奋。

        近几年来,高平市累计投资5.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237所,农村幼儿园105所,改造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使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去年以来,按照“整合资源、规模办学、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原则,高平市把校舍安全工程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大打了一场校舍危房改造歼灭战,筹资1.7亿元,新建学校13所,改扩建7所,维修加固37所,撤并小学81所、初中8所,消除学校危房面积6.7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上学不安全的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校校无危房”、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的目标。

        “小病挺着、大病躺着”的日子一去不回了

        “以前俺们得了病不敢去医院,小病挺着、大病躺着。现在好了,村里有了卫生所和合作医疗,看病不但方便,还可以报销!”今年春节,寺庄镇偏远山村回沟村的李大爷逢人就夸村里的新变化。 

        高平市结合自身实际,启动实施了以“村覆盖、乡达标、市提高”为重点的“健康工程”,累计投入5600余万元,开工建设了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为市直3所医院配备了核磁共振、数字胃肠等高档诊疗设备,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新改建13所乡镇卫生院,彻底消灭了乡镇卫生院危房状况,实现全部达标;消灭卫生所空白村77个,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的目标。在实现村卫生所全覆盖的同时,还全面加强了卫生所达标建设工作,目前共创建甲级卫生所240个,占到60%,有85%以上的村卫生所达到了“省村卫生所达标建设评审标准”。

        为切实解决村卫生所医疗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高平市还全面加强了乡村医生的招聘培训工作,两年共招聘129名大中专学生充实到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去,并依托高平市中专,对全市乡村医生每年开展两次业务技术轮训,组织无学历的乡村医生全部参加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的目标。

        小山村也能看到大世界了

        “想看电视真犯难,竖根天线凑合难,大风一刮无信号,屏幕净是雪花点。”这是高平圪台村通有线电视前老百姓看电视的真实写照。 

        高平圪台村山峰耸立,沟壑纵横,海拔1300米以上,方圆33平方公里散落着10个自然村、300余户、1360余口人,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老百姓信息非常闭塞。2007年,高平市委、市政府派驻相关单位进山入户,架设杆路,铺设光缆,让这里的村民用上了程控电话,看上了有线电视。村民们充满着喜悦之情:“以前看电视只能收一两个台,现在能收40多个台,俺这小山村也看到了外面的大世界,党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俺们都能从电视上知道,有的家户还买了电脑,联了网哩!俺们眼界比过去开阔多了,思谋发展的也多了。”

        目前,全市16个乡镇全部实现有线电视计算机可寻址管理,445个行政村(包括所有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缆联网,覆盖率达到100%,用户达到11万户(其中农户约9万余户)、覆盖人口约44万人,分别达到92%到91.7%。在实施广播电视全覆盖过程中,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架设杆路530公里,敷设光缆850公里,网络带宽达750MHZ,传输电视节目40套,广播节目一套。2009年,高平又启动了数字电视工程,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

        自来水通到锅台边

        “以前吃水真叫个愁,一大早起来就得到二里地外的井边排队挑水,去得迟了,只能挑上两桶浑水。这还是好的,到了冬天下雪路上结冰,挑水的人掉到井里也是有的事。现在好了,自来水通到了锅台边,轻轻一扭水龙头,清水哗哗缸里流。”北诗镇野沟村村民贺秋发看着水龙头流出的清水高兴得合不拢嘴。

        高平地处丘陵山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十年九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8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由于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影响,加上采煤漏水、水质污染,高平成为山西省农村饮水较困难的县(市)之一。饮水困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高平市把统筹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作为命脉工程的基础工作,累计投资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丹河源头引水、西部供水网络、第二水厂建设、杜寨水库除险加固、饮水解困、节水灌溉等工程,开工建设了张峰水库引水、米山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确保了全市工农业用水需求。特别是从2006年起,针对煤矿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按照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600余万元,完成饮水安全工程117处,涉及166个行政村、8.23万人口。同时,2009年市财政又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46处、60个村、5.2万人的户通自来水工程,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

        在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中,米山镇酒务村在对老化水网改造的同时还对家家户户进行了水表的安装,对老百姓用水进行规范化管理,不仅减轻了村级集体经济负担,还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一户一表正在成为高平农村老百姓用水的趋势。户户通自来水,使高平广大农民群众都喝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