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下旬,一则关于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件查处结果通报的新闻占据了国内各主要新闻媒体的醒目位置,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把目光集中在由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四部门联合查处的这11起案件。
有群众来信说,“违法违规征地拆迁时有发生,但从通报中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决心和行动,相信我们的利益能得到维护……”这只是2011年监察机关深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一个生动缩影。2011年,各级监察机关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确保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各级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强化监督检查,防止各项民生资金跑、冒、滴、漏,防止政策在基层走样变形,确保中央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并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和保障性住房专项检查,严肃查处了内蒙古包头棚户区改造中房屋质量问题、青海省湟中县拆迁安置房建筑质量问题、陕西省商洛市廉租房建设“缩水”问题等案件。各级监察机关也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11年共参与保障性住房检查项目2.6万多个(次),查处违法违纪问题307个。
对口支援新疆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北京等地监察机关围绕援建任务的项目规划、招标投标、资金拨付等情况,认真开展了监督检查。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违法违规征地拆迁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和人员伤亡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2011年,各级监察机关始终保持监督检查力度,紧紧围绕征地拆迁是否合规、补偿安置是否到位、拆迁行为是否依法等主要内容,对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严肃查处了1480起强制征地拆迁问题。仅由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四部门直接查处的11起案件,就给予57人党纪政纪处分和问责处理,涉嫌犯罪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31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年来,各级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格实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监管中失职渎职、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共查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问题5975个,责任追究3895人;查处药品安全责任追究问题9084个,责任追究3680人。
涉农、教育、医药、涉路等领域的不正之风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级监察机关开展纠风工作紧抓不放的专项治理任务。涉农方面,开展了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和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清查,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问题3.2万件,涉及金额4.3亿元。教育方面,不断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查处各级各类学校乱收费问题涉及金额5亿多元,已清退违规收费近3.8亿元。医药方面,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参加以省(区、市)为单位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集中采购药品降价幅度16.44%。涉路方面,对全国收费公路进行清理摸底,先后有13个省份取消了部分收费项目,所有省(区、市)均按要求公布了本地收费公路摸底情况。
督促各部门各行业抓好政风行风建设
在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不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同时,各级监察机关积极督促各部门各行业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国家工商总局开展了基层工商干部向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的“基层双述”活动,不断加强对基层工商干部的监管。
2011年上半年,针对群众反映一些地方殡葬行业高收费,婚姻登记“搭便车”收费,银行乱收费,以及电力、电信等行业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及时组织人员,奔赴5个省的20个县(区),暗访了民政、电力、电信、银行的205个基层站所和服务窗口单位,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
各级监察机关以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纠风工作。加强对民主评议工作的分类指导,在全国统一开展了对公安、国土、环保、住房建设、交通运输、税务、工商、质检、安监9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的重点评议。下移民主评议工作重心,全国共评议基层站所30.7万多个,解决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
政风行风热线平台不断拓展,全国97%的市(地)开通了政风行风热线,其中近60%实现了电视台、报纸等多种媒体联动,全年受理问题270多万个,解决率超过97%。(本报记者 赵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