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3日 星期六

    爱,让中华民族更团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3日 09版)
    座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 程伟光摄
    陈晓燕老师(右三)和内高班的同学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上图为余文丽照看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本报通讯员 宋国强摄

     关于本期主题

        本报于2月6日、2月24日相继报道了余文丽和新疆内高班学生的先进事迹,一时之间感动了无数读者。为了充分阐释、发掘这两个先进典型的内在精神价值、道德力量,本报3月1日在京举行余文丽和新疆内高班学生事迹座谈会,国家民委、卫生部、全国妇联及河北、新疆有关方面代表出席了座谈会。本报副总编辑何东平这样阐释座谈会主题:“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主题,深入研讨余文丽和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先进事迹对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友爱的时代意义,将使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宣传更多代表时代精神、民族风骨的各条战线的好人物、好典型。”

     时代洪流中的绚丽浪花

        马继祖(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进步,需要所有参与这项事业的人都要像余文丽医生那样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与任务。余文丽这样的典型对于整个援疆工作,对于促进边疆的团结、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支持边疆地区的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不仅需要奉献的精神,还需要有一种对边疆发自内心的热爱。余文丽既是援疆干部的一个优秀代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模范,也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平凡英雄,是我们时代的好榜样。

        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在得知老师生病的消息后,以感恩的心去帮助老师走出病魔折磨的困境。这种行动非常感人,中央在内地办新疆班,是为新疆的发展培养人才,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培养接班人。民族地区来的学生,特别是新疆来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关心他们,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爱都是相互的,社会各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献出了爱心,同学们回报以感恩的心,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社会氛围,有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有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张伶俐(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巡视员):余文丽和新疆内高班学生的行动是民族精神和道德精神的体现,近些年来,我们对基层和一些边远地区派出了很多医疗队,余文丽医生是这个队伍千千万万医生中的一员。在援疆过程当中,她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克服困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民族地区发挥了自己巨大的作用。她的行为恰是我们在卫生行业提出的“三好一满意”精神内涵的生动体现。我们卫生界要积极地以先进典型为引导,使广大的医务人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

        另外,我觉得新疆内高班孩子们的精神非常难得。他们有这样一颗火热的心,当老师出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种精神值得弘扬。民族团结对于我们国家非常重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离不开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余文丽同志、向新疆内高班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学习。

        非常感谢光明日报能够积极发现这些典型,把他们推向社会。希望光明日报以后更多挖掘各界的先进事迹,引导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朱晓征(全国妇联宣传部副巡视员):由光明日报推出的援疆医生余文丽这个典型非常好,现在网上都称她是最美的援疆医生,余文丽本人是朴素的,对新疆人民、对患者、对丈夫的感情是朴素的,她的美也是朴素的。国家的利益、时代的召唤、边疆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她行动的动力和目标。

        她的美是高尚之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始终坚守崇高的职业道德。援疆医生这样的岗位,考验着一个职业女性的意志品质和职业操守,余文丽在艰苦岗位上不辞劳苦,以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新疆人民服务。她的美是忠诚之美,以忠贞和善良诠释着美德。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时代风采,恪尽职守、忠于爱情的道德风范,使余文丽成为美丽女性。她的美质朴却充满力量,这就是将个人的事业、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角色融为一体,把爱的奉献体现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中。余文丽是民族团结的模范,也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楷模,她为广大妇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广大妇女都应该向余文丽同志学习,学习她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境界,学习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学习她忠于爱情、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具体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刘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余文丽的事迹和新疆内高班学生救助老师的事迹,是新疆与全国各省区市之间、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发展、拼博奋进的时代洪流的生动写照。余文丽是援疆事业、新疆建设事业的一名建设者、实践者,她的事迹代表了广大援疆干部人才,把国家之爱、事业之爱、家庭之爱凝聚为援疆大爱;把工作的责任、家庭的义务、内心的情感转化为每天的具体行动;把崇高构建在质朴之上,把伟大孕育于平凡之中。她站在我们身边,同时也站在我们灵魂的高处。

        新疆内高班学生的感人事迹,映射出新疆各民族同学与内地教师之间的互助情谊,是青年学生爱师、爱教、爱祖国的具体行动,是传承各民族间团结友爱、互助奋进光荣传统的生动范例,也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核心价值的又一次生动展现。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是贯彻落实中央援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这些先进人物和事迹为榜样,勇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加快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成绩。

     感恩母校 回报社会

        刘晓玲(青岛崂山二中内高班管理办公室主任):2000年我校开始承办新疆内高班,是全国首批承办内高班的学校。至今办班12年,已毕业近两千人,在校近500人。陈晓燕老师是我们学校优秀的教师之一,多年从事新疆内高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她关心学生,爱岗敬业,深受学生的欢迎,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燕子老师”。当得知陈老师患病后,同学们发起感恩行动,自觉自愿地组织了募捐。学校在教授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如组织了手拉手交朋友等众多活动,每年除夕校领导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同学们在一起,这些做法都让同学们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作为内高班的老师,同学们今天的行动让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陈晓燕(青岛崂山二中内高班老师):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已经毕业的1000余名新疆学生在网上为我发起捐款,让我觉得特别感动。这些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我本以为他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向了更自由、更广阔的天空,可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却飞了回来。这些同学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等,他们对一个汉族老师有这么深的感情,他们是一群特别优秀的孩子。感谢这些学生对我的关心、支持以及对我精神上的鼓励,也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好心人。

        玛依努尔·买买提(青岛崂山二中毕业生、北京工商大学学生):青岛崂山二中不仅让我们提高了学习成绩,更让我们学会了感恩。我们没有让二中失望,没有让老师失望。我们为自己是崂山二中的学生而自豪与骄傲。当自发地组织救助老师时,我们没有考虑大家是什么民族,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她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尽一切力量救她,救这个给了我们知识的人。带着这个简单的想法,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回报了老师。

        现在老师在北京治疗,我们在北京上大学的毕业生主动接过了照顾她的光荣任务。请相信我们,我们一直都在为老师的康复默默祝福,希望老师早日回到学校,回到学生的身边。春天已到了,相信老师一定会与春天一起,“飞”回到我们身边。

        凯米尔丁·克尤木(青岛崂山二中毕业生、北京工商大学学生):我刚到崂山二中上学时,汉语很差,每天上课连30%的内容都听不懂。陈老师给我们上课后,她鼓励我要大胆学习,要会学,在她的帮助与鼓励下,我的汉语成绩迅速提高。我能顺利考上大学,多亏了崂山二中的老师们。在学校里,老师与我们天天在一起,他们成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特别让我难忘的是,学校十分重视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自己身上肩负的担子。现在我上大学了,班里只有我一个维吾尔族学生,但所有班里的同学都很尊重我,连吃饭都会尊重我的习惯,全班同学聚餐时选择的是清真餐厅。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大爱无疆 家国情怀

        杨新建 (河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长篇通讯《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援疆的好医生》,令全国读者感动。余文丽同志的先进事迹彰显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精神,展示了她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于担当、执著坚韧的理想信念;展示了她情系边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展示了她恪尽职守、敬业奉献、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展示了她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省开展的“善行河北”和全省卫生系统开展的“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的真谛。

        自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省卫生系统组织开展了“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激发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好典型。这一主题实践活动,得到了中央和卫生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将进一步“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扩大战果”,努力把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成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卫生行业品牌。

        姜玉辰(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文丽同志带着偏瘫丈夫不远数千公里去援疆,把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爱与担当完美结合起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维护民族大团结大繁荣的典型代表。

        余文丽用无私的爱,演绎了一首曲折、缠绵而壮美的援疆之歌,被新疆人民誉为“最美女医生”。她的事迹之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关键在于把追求、责任、感情融汇一体,把小情大爱统一于祖国振兴、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中,把传统美德与英雄壮举完美结合起来,奏响了一曲与时代同行的乐章。事实证明,出现余文丽这样的模范典型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民族情感维系、国家政策引导、人民生活期盼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在余文丽身上,体现的是朴素之美,也体现了邢台干部群众的作风和形象,邢台市授予余文丽“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称号。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动邢台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中央媒体,特别是光明日报对邢台和邢台人持续关注、关爱,用传神之笔将邢台的典型推到全国,将邢台人的形象和精神带到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和良好的宣传效果。以媒体宣传为契机,邢台已经掀起了学习余文丽同志活动的高潮。

        王长顺(邢台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余文丽同志是我院妇产科一名医生,她主动请缨,参加援疆工作。在疆期间,她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她将国家之爱、事业之爱、家庭之爱凝聚为援疆大爱,以朴实的方式彰显了时代精神,诠释了民族团结,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文丽在面临事业与家庭两难选择时,毅然作出带着偏瘫的丈夫继续完成援疆任务的决定,这与她日常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她视病人如亲人,耐心解答,悉心诊治,热情服务,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好评,曾多次获得院优秀员工、岗位标兵、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等荣誉称号。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好医生感到自豪和光荣。

        余文丽同志是我们身边的典型,我院开展了以“向文丽同志学习,向文丽同志致敬,在本职岗位上做文丽式的人物”为主题的学英雄见行动活动。我们一定把典型学习好、宣传好,让余文丽精神在我院扎根开花,结出丰硕成果。

        余文丽(邢台市妇幼保健院援疆医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

        援疆期间,生活寂寞,条件艰苦,却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是一笔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对现代医疗技术的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给了我援疆的机会,让我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大的舞台,也使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段经历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这段生活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我体会到了祖国大地上的另一种风情、另一番朴实的民风,我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却收获了新疆人民最朴实的情谊,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报道,受到来自各级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帮助,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终生难忘,必将激励着我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感受爱,付出爱,用一生对患者的仁爱,对职业的忠爱去奉献,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将在本职岗位上,沿着这样的方向继续努力,不懈奋斗,用新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各界的信任和重托。

     援疆队伍里的最美医生

        张 彪(新疆若羌县委副书记):余文丽先进事迹的出现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得益于河北省委组织部派来了一支优秀的援疆干部队伍;二是得益于河北省及邢台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对援疆干部管理规范、服务到位;三是得益于若羌县委按照自治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的要求,始终把援疆干部当作家人,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工作的愉快。

        若羌县委已下发文件,要求全县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余文丽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她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勇于担当、执著坚韧的思想信念;学习她情系边疆、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生追求;学习她敬业奉献、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崇高品格,扎实推进“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战略,努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后发赶超,为率先建成巴州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古丽妮萨·图尔荪(新疆若羌县人民医院医生):我和余文丽同在一个科室,她对工作的精益求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有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她把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天夜里我值班,一位产妇出现产程无进展症状,要不要剖腹产?我拿不定主意。余医生走到病房耐心地帮助产妇转动胎位,一会婴儿自然分娩了。她告诉我:“能自然分娩就不做剖腹产,剖腹产的伤害可能比自然分娩所带来的伤害大得多。”我心里默默地赞许她:真是“动刀”的好手,“不动刀”的高手呀。在工作中,她总是面带微笑,对病人像亲人一样关怀。她是我的挚友,更是我的老师,她的事迹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标杆、楷模。她是可敬的,伟大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周玉珍(新疆若羌县余文丽救治过的病人):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我在熟睡中被腹痛惊醒,动弹不了。家人急忙把我送到县人民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后,确定是子宫肌瘤,需要马上动手术,是余医生给我做的手术。余医生一边给我做手术一边鼓励我,还告诉我没有危险,叫我放心。听了余医生的鼓励与安慰,我感到特别亲切。当手术做完时,天都亮了。家人拉住余医生的手直感谢,她的回答却很简单:“这是我应该做的。”后来我才得知,那天余医生并不值班,因我情况复杂,她知道后马上赶到医院为我做了手术。护士还告诉我,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不管夜里几点,她都会赶来为病人治疗。现在若羌县人民都知道余医生是位人格高尚、医术高超的好医生,她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高国璇(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08级1班学生):余文丽医生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以后,在我们北大医学部的学生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从学医者的角度谈谈对余文丽医生事迹的感悟和想法。

        有一种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打动人心。余医生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了两副担子,一头是对家庭、丈夫的责任,另一头是作为医生对若羌千万产妇、新生儿的责任。作为医务工作者,余医生了解肩上的使命对新疆人民的意义,也深知开发西部、援助新疆的意义。她是奋斗在一线的好医生,正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很多大学生渐渐迷失了自己的理想和最初的梦想,以至于我们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余医生让我们迈出的脚步更加坚实。我们会以余医生为榜样,练好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坚守内心的最初目标,不浮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在医务者的道路上前行。

        发言稿由本报记者王瑟、耿建扩、李晋荣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