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始终坚持“民生之本,教育为先”理念,全力构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地,形成了省会中心城区里的“20分钟优质教育圈”,所有适龄孩子都可以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建并有序促均衡
坐落于赣江江畔的滨江学校原本是一所厂办子弟学校,企业改制后学校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和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去年,东湖区投资5600万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硬件建设创一流”的总体目标,对滨江学校实施改扩建,以满足周围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首先就必须缩小各个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东湖区教科体局局长陈光辉说。
在提升硬件水平的基础上,东湖区采取了“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策略,实施“名校放大”工程,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先后将滕王阁中学并入育新学校,将长巷小学并入豫章小学,将凤凰坡小学并入邮政路小学,对师资等进行重组,有效地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内提外引练新招
去年开始,东湖区启动了教师培养“双百”工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以集中培训、岗位研训等形式,对100名优秀教师和100名优秀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
陈光辉说:“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实现对薄弱学校的根本改造。”
基于这种认识,东湖区将所有区属学校划分为三个片区,在片区内强校带弱校,各个学校的老师共同教研、共同备课,资源共享,以实现共同提高;并充分利用名师资源,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以点带面、师徒结对,形成教师人才培养的动态机制。
种种有力措施,使得东湖区各学校提高了一批班主任和青年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推进了校际师资力量之间差距的消除,逐步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平衡。
育人为本抓特色
“特色是本质的外化,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特征。”东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坚持“用文化的方式办有灵魂的教育”,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整体抓规范,重点抓示范,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一校一品”的特色办学之路。
育新学校的“关注个性培养特长,全员参与展示自我”、城北学校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滨江学校的“警校共建,以法育人”、豫章小学的“和雅豫章、尚雅人生”、南京路小学的“兴关怀教育 塑时代新人”等,都各具特色。
在“规范+特色”的管理理念下,东湖区大部分学校逐步形成了教育个性化和办学特色化,全区的办学重心逐步转向了学校内涵发展,从实际出发,挖掘潜力,从而实现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报通讯员 袁一多 李 旸 本报记者 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