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01日 星期四

    (报告文学)

    春潮澎湃罗源湾

    陈先义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01日   07 版)
    图为罗源湾万吨码头群。(资料照片)
    图为滨海新城建设工地。(资料照片)

        在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上,沿着福建海岸线由南向北搜索,你会发现紧挨着福州的马尾港向北百公里处,有一个状似葫芦的港湾。这个由鉴江和连江半岛环抱着的港湾,它连接着大海的出口处,为港湾守门的两座山峰成钳形并峙耸立,最近处相距还不到九百米,从而使这片水域更显得相对独立,就像镶嵌在闽东陆地上的一颗蓝色明珠。

        这就是素有“闽东夏威夷”之称的罗源湾。

        站在这葫芦状海湾顶端的半山腰,纵目远眺,远处,一条人工建造的长堤横卧水面,堤外波平如镜,是罗源湾240平方公里的海面;堤内,是一片6000余亩的淡水湖泊。顺湖岸向陆地延伸的空旷地带上,此时上百台打桩机正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一座可容纳八万到十二万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筑“巢”才能引“凤”

        我们一行是作为中央媒体走基层来这里采访的,陪同我们的当地同志指着眼前6000余亩的淡水湖和沸腾的工地说,你们或许不信,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水面,罗源湾如此巨大的变化,就发生在过去的这两三年间。在开发区工作的干部范永刚讲起罗源来,充满一种特殊的情感。

        一湾海色四面景,群山如黛绿如蓝,是对罗源湾的真实写照。因群山环绕,罗源湾水清天蓝,拥有多达240平方公里的水面。海湾口小腹大水深,天然水深10米以上,最深处竟达70余米,10万吨级乃至30万吨级的船舶都可以自由出入,这在整个闽东沿海,都十分罕见。因为有群山作屏障,海湾风平浪静,每年台风袭来,即使外海波翻浪涌,这里都能保持一分相对的平静。所以,作为避风的天然良港,每年台风来时,都有成百上千条的渔船来这里避风躲难。

        这么好的港湾,但罗源发展缓慢。十几年间,有过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但因为种种原因,机遇与罗源都擦肩而过。直到2004年以前,偌大的罗源湾,才仅仅只有一个1000吨级和两个3000吨级泊位的低级别码头,年吞吐总量才130万吨。这个数字,也不过是江浙沿海一些小渔村港口的水平。

        三年前,又一个机遇来了,国务院首次明确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海西战略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海西发展的大蓝图上,有一个关于建设“福州大都市区”的规划,而这个关于福州的规划中,又有南北两翼之说。南翼以福清、长乐为经济中心,北翼则是以罗源湾为发展龙头。福清、长乐在全国都是发展快的地区。只有北翼罗源这扇翅膀,显得有些沉重,拖住了福州快速腾飞的步伐。

        面对这难得机遇,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座谈及调研,不少有城市规划和发展经验的专家,也相继来罗源考察。大家认为,罗源作为海滨县区,发展的希望在哪里?就在于“海”。要在海字上想出路。要发挥海的优势,搞好港口建设和第三产业,只有这样,罗源的经济才能实现真正腾飞。

        但是搞产业就要土地,没有土地,产业发展便无从谈起。土地对于罗源人,历来是瓶颈。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罗源人民就开始了围海造地的顽强拼搏,至今罗源湾还有宋代造地的千古遗迹;100年前,是孙中山第一次看到了罗源湾建设港口、发展临港工业的巨大潜力,他在著名的《建国方略》里给罗源人留下了望眼欲穿的百年期待,他说:“该港前临物资丰饶之台湾,后拥长江及福建之富源,将来之发展不亚于上海,前途洋洋未可限量。此一计划果能完成,则松岐港(今罗源湾)可成为我国海运之门户”。孙中山给罗源人勾画的“松岐大都市”之梦,后来因为战乱频仍,一直都是纸上的文字;六十年后,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土地问题再次摆在又一代罗源人的面前,在“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下,缺地少田的罗源人又重新操起宋人之举,再次开始围海造田的人海大战。从1973年到1993年,整整用了20年时间罗源人进行围海造田大战。20年的人海之战,工程经历了上马下马的几次反复后,最后造就了数万亩根本无法经营农业的盐碱滩涂。因为粮食长不了,滩涂闲着也是闲着,县政府就索性把它无偿给当地农民搞养殖。这块背负了罗源人致富梦想的滩涂,就这样闲置在十几年的潮涨潮落之中。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概念,让罗源人真正认识到,罗源要发展,最终要在“海”字上做文章。于是又开始新一轮招商引资。这一次,确实引进了一些新项目,但进展并不理想,原因是罗源没有与大企业配套的生活社区保障。企业员工的吃住消费、子女上学就医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社区生活保障,企业发展将举步维艰。

        筑巢才能引凤,罗源人深知,要想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筑好引凤的“巢”。经过多方讨论和科学论证后,决定在填海围垦的3万亩盐碱滩涂上分割出5700余亩规划建设罗源湾滨海新城,解决新企业数万人安居和罗源本地居民住房的问题,以此推动罗源的产业发展。那些日子,罗源县的主要领导一次又一次来到滩涂边开现场会,研究对策,望着散布着养殖漂浮物的这片数万亩的滩涂地,他们犯难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首要的就是对养殖户补偿,原海坝水闸的翻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单单这几项就要花费8亿元。滩涂地达到“七通一平”建设要求,要进行移山填海大工程,土石方之巨大,将使罗源人历史上那二十年围海造田工程无法相比。如果再加上沿海堤建设一条长6.3公里海滨景观绿化、水面整治等,粗算一下,最低预算资金至少要23亿元。再建新城,又将是几十甚至超百亿的大投资。

        罗源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哪来这么多资金?怎么办?县领导干部主动走出去到其他城市考察取经,并结合县情反复论证,决定借鉴其他城市先进发展经验,采取“BT融资建设模式”推进罗源湾土地治理。所谓“BT模式”,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指项目立项后,总承包给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作为总投资方负责融资、投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BT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用这种模式,罗源不花一分钱,让企业垫资,就可以把5700多亩盐碱海滩整治好。

     大手笔缘于桑梓情

        确立这一思路之后,罗源开始寻找愿意与该县合作的企业。但面对一个三线的国家级贫困县,很多企业认为风险太大,谁也不愿来投资。

        正当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罗源绝处逢生。2010年初的一天,时任罗源县长何代钦,慕名找到了罗源人的女婿、以慈善扶贫而闻名于世的著名企业家——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黄如论本是连江县人,但年轻时却在罗源生活和工作过,连江罗源两县相邻,他老家那个村又紧邻罗源,他夫人还是罗源人,他的三个孩子也都是在罗源生的长的,对罗源,他有一份割舍不断的特殊感情。二十年来,黄如论以“慈生我心、善行天下”为人生座右铭,奉行为民生造房的行为准则,先后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十多座业界驰名的“世纪城”。当然,报效桑梓故土,更是他多年来的一桩夙愿,他很想为罗源人民做件对长远发展有利的实事。对罗源湾这片土地,黄如论尤为熟悉,他一直都很痛惜这片原本可下“黄金蛋”的沃土,多年间只能做产值很低的养殖业。黄如论长年从事开发建设,对城市建筑造诣很深,对罗源湾这片滩涂的整治成本和开发困境了如指掌。如果仅仅作为在商言商的话,他不会也不可能选择罗源湾显得偏远落后的滩涂之地的。然而罗源是他的第二故乡,浓得化不开的乡土情结,使他决意在罗源有所作为。当罗源县领导找他谋划开发罗源湾时,他毅然决然地答应下来。从罗源县的领导第一次与黄如论洽谈后,仅一个星期,黄如论亲自帮助规划设计的三套方案草图就呈现在他们面前。这种干事创业、雷厉风行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大家。

        不管是罗源县领导还是世纪金源集团领导心里都明白,按照设计规划工程预算及审计核定,整个填海造地工程需23亿元人民币,对于整治至今还是一片水面养殖的滩涂,是一个再低不过的资金估算。但在双方洽谈时,考虑罗源政府财政的实际困难,世纪金源表示:为做好这个扶贫项目,免除BT项目企业投资回报以及利息等财务成本,只以成本19.5亿元投资建设。黄如论认为,开发罗源是他支持家乡建设,搞这个项目就不是为赚钱的。但即使是这样,罗源仍有苦衷,要使项目启动,还得由政府投资8亿元资金做先期拆迁安置、养殖户补偿等按投资规则政府必须做的事,但县里却根本拿不出这笔资金。

        黄如论得悉这一消息后,大手一挥,决定另外无息借给罗源8亿元作为拆迁和安置等前期费用,并且不要政府的任何回报。消息一出,不仅罗源人惊讶,甚至连开发商们也觉得震惊,世上哪有这样不计代价的慷慨企业家啊?谁都知道,无息借出8亿元,别的不说,单按银行同期利息,一年的付出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但黄如论和世纪金源人更看重的是为罗源老百姓建设一项功在子孙的惠民工程,为罗源的发展夯实基础,彻底改变罗源的经济落后面貌。人们说,透过这件事,人们从世纪金源和黄如论身上,看到一位真正心怀苍生、情系桑梓的大企业家的风采和气度。

        2010年11月3日,对罗源人来说,这不亚于过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罗源县政府与世纪金源集团关于罗源湾滩涂土地整治BT合作签约仪式在罗源举行。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作为享誉业界的名人,黄如论在故乡的土地上,乡亲父老们对他有一种特殊的尊敬,这种尊敬和人们对世纪金源集团发自肺腑的期待,让他禁不住潸然泪下。那天下午,签约仪式在县政府办公楼举行。里边在开会,政府大楼外边,街道两边,成百上千的乡亲围在一起,他们翘首以待地期盼着政府楼里传出好消息,期待着会议的结果。这个场景,让罗源县委县政府机关上上下下的干部感慨,他们说,许多年来,政府大大小小的会议多了去了,谁曾见过一个政府会议竟是如此让老百姓这样牵挂?人们从群众的情绪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对发展对幸福的期待。

        那天签约仪式结束后,晚上县里临时组织了一场自编自演的即兴晚会,几乎所有节目都是群众自己现场编演。人们那种兴奋和喜悦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表白。回到了乡亲们中间,黄如论自然更是激情难抑,受乡亲们情绪感染,他也随即咏诗一首,并登台诵读:“故园别兮三十年,情牵梦绕罗源湾,千里明月彩云渡,不是他乡是家乡。”这是一位游子对故土真情的自然流露,更是在家乡父老面前表达了他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2011年春节刚过,罗源乡亲们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罗源湾畔的工地上便响起了噼噼啪啪开工的鞭炮声,填海造地的工程队伍和车辆从各地开到了罗源湾。整个工地上,装满沙石的车辆来来往往穿梭不停,指挥员的哨子声和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声,汇成了移山填海的立体交响。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了很多罗源人驻足观看。有人说:这简直就是“愚公移山”的实景演出啊。过去罗源县集全县之力用了将近20年时间,才修建了一条狭长的海堤围出了一片滩涂,而如今,使用了现代化装备的队伍,不到一年,就铲平了三座山,硬是在一片滩涂上造出了首期3500余亩标准的建设用地。大家感叹科学和现代化的无穷力量,更感叹世纪金源指挥建筑施工方快速高效的作风。

        在罗源湾轰轰烈烈的土地整治的同时,罗源县政府也开始筹划罗源湾滨海新城的美好蓝图,着手进行概念性规划。根据罗源县城市空间发展导向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罗源湾滨海新城的定位将着眼发展商务办公、信息、休闲娱乐、商业物流及高档居住服务为主的区域,打造承载县域中心城市主要职能的城市中心功能区、城市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中心地、港区后方服务基地。根据这样一个规划,未来新城居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高级公寓写字楼、特色商业街。同时还将建有城市中央公园、6.3公里沿海滨江绿化景观带、滨水广场、游艇码头、城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社区的综合设施。建成之后,罗源人足不出“湾”,便可以享受到在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都市才能享受到的现代文明生活。

     靠实力和信誉赢得市场

        按照市场运作规则,新城建设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滩涂土地整治后转为建设用地招拍挂起价的设定,根据2009年土地权威部门的评估,罗源县建设净地每亩定价在150万元左右,但按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必须承担学校、医院、图书馆、消防、市政、环卫、派出所、居委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这就是说,政府将按比例分摊每亩需约45万元的附属设施投资。45万元,对富裕地区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罗源,却是一个承担不起的大数字,罗源财政根本无力去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源政府经过多方论证,决定由招拍挂土地竞得人来承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费用从原来的每亩150万元费用中扣除,竞得人将用45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政府解除先期资金投入的顾虑,不用花一分钱,即可完成整个项目建设。

        这个决策,对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无疑是最佳方案。然而,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新的难题摆在罗源决策者前面:根据国家土地政策规定,罗源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每单项土地招拍挂不能超过105亩,这样新城建设用地势必被切为几十甚至上百块,如果不设定必要条件任由各路开发商一窝蜂而上,被分割小方块的土地,很有可能因此引来一些炒地、囤地的不法商家炒买炒卖,这已经是社会上已有的教训,全国各地屡禁不止的“地王”现象,就缘于此。而且,其中有一些囤地居奇的投机商人本身并没有开发资质,自身资金薄弱,有的是完全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炒作,对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这些投机者用各种手段拍得土地,可一旦市场形势有变或投资环境遇冷,他们便将项目长期闲置不动,于是整个项目就会变成半拉子或烂尾工程,结果造成的损失是国家的。对这样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罗源的领导者未雨绸缪,想到了它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罗源湾这样原本就是一片海滩的地方搞建设,下面六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都是松软的土层,地面建筑不管是三十层以上还是只有一层,都必须采用混凝土预制桩。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果是小开发商或施工资质不足,或偷工减料,造成质量问题,那将成为罗源老百姓和政府长期摆脱不了的“阴影”。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可能出现,罗源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考证果断决定:为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开发罗源湾滨海新城,杜绝个别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囤地居奇、空手套利,以及资质实力不足的开发商盲目拍地等各类不良情况发生,在符合土地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设定了竞买人资金实力保证的必要标准,承担公建配套设施和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速度等硬性要求,严格按招拍挂的程序面向全国吸引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参与开发。这样一个设定,把那些不具有实力及信誉的投资商一下子拒之门外。

        然而,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就在土地挂牌出让公告发布后,房地产市场突然急转直下,令人始料不及,出现了全国房地产市场少有的“拐点”,各大城市纷纷传出房价下跌的信息,这对罗源刚刚起步的发展是严峻考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大多数企业突然选择离场观望。截止招拍挂正式举行之前,除了世纪金源集团一家之外,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报名参加,这令怀抱无限希望的罗源县政府备感压力,他们非常担心因地块流拍而功亏一篑。开拍那天,令罗源人兴奋的是,世纪金源集团的代表如约到场。他们铁定决心,为支持家乡建设,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他们都将一如既往的参与罗源湾项目。招牌挂会上,他们依法以105万元一亩取得了地块的开发权。

        虚惊之后,面对曾让人担忧的局面,罗源县党政领导者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太清楚不过了,滨海新城是全县人民翘首以盼的项目,承载着全县人民安居乐业的希望。罗源由于山多地少,罗源县城可开发房地产的用地十分有限,住房压力越来越大。这几年,县城的住房每平米从两千元一路攀升到六千余元,最高时达到七八千元,其速度之快,堪比一些大中城市。弹丸之地,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抢买抢购现象。房子,不论是县城人还是乡镇人,几乎让罗源人倾注了全部的生活积累,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痛。

        对此,世纪金源黄如论是深深了解的。他作为中国著名的慈善家,对民生疾苦向来怀着一颗悲悯之心,他所创建的世纪金源企业,其宗旨就是“诚信创业,造福社会”,房地产开发更是定位为“为民生盖房”,这在当今中国,这是何其朴实,何其伟大!建设罗源湾滨海新城,纯粹是一种故土情怀!所以世纪金源高层领导在罗源作了这样的表态:如果世纪金源能够竞买到土地建设新城,住宅将以每平米4000余元的房价推向市场,作为面向普通百姓的惠民工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条消息迅速轰动了罗源,犹如在宁静的罗源湾掀起了滔天大浪。4000余元一平米的住房,那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低价数字!这无疑给虚热的罗源房市注入了一针强力退热剂,群众欢欣鼓舞,那些日子简直像是过节般高兴。而真正待世纪金源竞得土地后,罗源百姓好像才真正吃了颗定心丸,他们翘首以待地期盼着滨海新城能早一天建成。

        但是,世纪金源的惠民举措,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世纪金源以牺牲企业利益给虚热房市的降温举措,无形中必然触动了一些少数人的利益,使原本利润可观的房产生意,一瞬间大打了折扣。比如,自从世纪金源的消息一出,原来在县城抢购房子的现象不见了,未成交的楼盘也开始出现房源积压的现象。很多人都在等待着罗源湾滨海新城建成后再买,这本来就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从长远看,这或许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和有序循环,因为这样一种有序竞争的结果,必然迫使市场朝着更合理的价格和更高的品质发展。但是,少数人因为既得利益受损,觉得吃了亏,便想法维持原来罗源市场的超高房价,继续享受高利润的房地产收入,他们参与竞争又没实力,于是便采取了诋毁他人形象的舆论炒作。一些人有组织的利用网络跟贴及报纸媒体发布危言耸听和与事实相悖的言语进行形象攻击。

        本来,罗源湾滨海新城土地起价制订是由土地权威部门评估和多方讨论科学论证,同时要求竞买人出资承担大量的公建配套设施;土地出让明明是按照国家土地规定政策面向全国全社会公开挂牌招拍,全国有实力开发商均可参加,却因房地产市场风云多变持续转冷而纷纷改变意向没有报名,唯有世纪金源为支持家乡建设坚持到场依法取得地块经营权。但是这些人无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在网络和一些报刊上散布“罗源滨海新城土地涉嫌贱卖”、“滨海新城项目是为世纪金源量身定做的”等贴子,搅乱人心,煽惑舆论。后经有关部门组织调查,证明这些挂贴人完全是受雇于人,不过是一两个人所为。这实际就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运用网络媒体混淆视听歪曲事实的事件。

        但是,在罗源老百姓心里,这种流言蜚语是不攻自破的,真假虚实他们都自有判断。在罗源期间,我们与群众随便聊天。其中一位名叫周向慈的歧后村村民说:“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或许讲不出什么更多的大道理来,我们却知道谁真正对老百姓好。像我这样在外拼命干活,干了多少年回家还是买不了一套房子,如果是四千余元一平米,我就准备开始考虑买房了。”。家住老城区、在社区工作的干部叶小文说:“老百姓什么叫开心啊,房价降了就是咱老百姓的最开心的大事,安居方能乐业嘛。有好房子,社区还有配套的好医院、好学校、好环境,这不正是咱时刻期盼的好日子好生活吗?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为罗源引来了一个好企业。”

     可贵的民生情怀

        采访中,我特意专访了黄如论,我们一杯清茶、相对而坐、倾心交谈。黄如论推心置腹的讲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感受。

        对世纪金源集团来说,以低价格造福百姓、为民生造房的举措,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作为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大企业,世纪金源发挥市场“稳压器”的平衡作用,在全国各地有口皆碑。比如,在云南昆明的世纪城,世纪金源曾以2600元一平米的价格,使这个西南省会城市房价在五年内都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健康水平;在贵州贵阳,世纪金源更是被称为稳定当地房价的“定海神针”,在湖南,在安徽,世纪金源集团足迹所至,莫不如此。国家兴衰,匹夫有责,一家企业以顾全国家大局的自觉意识,在行使着为国家为百姓分忧解难的使命。在商海沉浮中,他们始终把为民生盖房的旗帜高高举起。多年来,世纪金源为民生的荣誉,已经广为人知。世纪金源对罗源滨海城建设的这种“眷顾”,源于黄如论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能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里确实有一种乡情和亲情,其实,也并不仅仅完全缘于乡情亲情,为民生服务,是黄如论和世纪金源的一贯宗旨,他们在全国许多地方多年来都是这么做的。

        黄如论说,钱只是一个数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更多的是回报社会。只要是对百姓、对家乡发展有利的事,认准了不仅要做,而且要坚决做到底,即使赔钱也绝不回头。从黄如论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到的不仅是决心和意志,更有一种为民生的可贵情怀和品格。我在想,作为一个企业家,国家并没有赋予黄如论必须肩负调控房价的使命职责,一切都是他自觉自愿的去做的。而这个自觉自愿中,展示的却是一个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境界。

        让罗源25万人民感到欣慰的是,在罗源,正是有了像世纪金源这样的优秀企业的引领作用,罗源的房价不仅慢慢回到与罗源人民收入相应的水平,而且一大批知名企业随后接踵而至,相继在罗源湾畔落地生根。一花引来百花开,因为有了滨海新城这样的在建大型配套和服务设施工程,一批大型企业真正看到了罗源发展的灿烂明天,他们迅速向这片蓝色海湾集中转移。如华润集团、福亮钢化玻璃公司、华威集团等知名企业和品牌相继跟进,先后在罗源湾畔投资兴业。

        如今,沿着几十公里的北岸港区走一走,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虽是寒冬时节,但沿海码头的卸船机、输送带、运输船正忙个不停,华能集团3个泊位的扩能改造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海港负责人告诉我们,投资3.6亿的扩能工程完成后,该码头的年吞吐能力将由820万吨提高到1400多万吨,将满足临港企业货运量激增的需要。在临近出海口的将军帽作业区,只见数百根巨型钢管耸立海面,这里是平均50米以上的深水区,正在建造的是可以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大型码头。要不了多久,一批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港口群将相继建成。

        年末岁首,清华大学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来这里考察,沿着100多公里的罗源湾畔做了一番调查之后,他不无感慨的说,滨海新城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决定了这里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相信罗源湾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罗源湾快速发展的意义,将不仅推动福州北翼的崛起,而且很可能成为海西经济区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置身在美丽的罗源湾畔,面对沸腾的工地,面对停靠各型船舶的码头,面对罗源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憧憬的面容,我感到,这隆冬季节的罗源湾,处处都像涌动着滚滚的春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