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9日 星期三

    走基层·深度调研①

    “三满意”和“两统一”是怎样实现的

    ——关于安徽“农民文化家园”的调查与思考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9日   01 版)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农村店通过周到的服务,把看书、选书、购书变成安徽农村的新时尚。 万新摄

        “真没想到老家也有这么好的网吧,今年可以过了十五再回去!”

        2月1日是正月初十,从省城回家过年的华中定,出现在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新华书店的“绿色网吧”里。往年,小华过了年就往城里赶,原因之一就是在家上网不方便。

        在肥西官亭、长丰下塘、阜南三塔、舒城南港、临泉艾亭……一个个由新华书店便民店、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三合一”的“农民文化家园”,已成为安徽各地文化活动的“中心”,受到当地干部群众欢迎,做到了“农民、经营者、党委政府三满意,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统一”,也吸引了记者探究的眼光。

        多元业态:保住基层文化服务阵地

        “其实,我们开始所做的只是为了保住农村发行网点。”倪志敏,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谈起现在已经是生机无限的“农民文化家园”,想到的首先是当年一个个农村网点的窘境。

        “一年忙两次,平时锁着门”,是2006年以前多数新华书店农村网点经营状况的写照——由于市场放开和体制机制的双重原因,农村网点一度成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普遍的“不治之症”。由于经营萎缩和效益亏损,全国农村发行网点1994年时50061处,到2003年锐减到25096处,平均每年减少2500处。在安徽,同期的数字是从540处减少到227处,近2亿元资产闲置。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发行集团之一,作为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单位,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全面改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形成了决策共识——从企业经营上,国有资产不能白白流失;从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上,基层文化服务阵地不能放弃。于是,集团在构建员工与企业效益、个人劳动成功衔接一致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实行“1+X”的多元业态。

        “1”,是图书销售主业——无论是改革起步时的“经营图书有效品种700种以上、图书经营面积50%以上”,现在的“主业面积必须达到50%或图书品种必须达到1000种以上”,还是图书销售规模必须同步增长的考核指标,文化服务的属性始终是改革的“一票否决”。“X”,可以是文体用品、数码产品、日用百货、医药食品……目的是建立多元经营反哺图书发行的良性机制。而集团图书全部连锁、引入第三方物流和区域连锁配送以及统一店招、品牌和服务标准等多种措施,减轻经营成本,提升经营质量,形成规模优势。

        “效益是不错,图书销售跟着也上去了!”长丰县下塘镇“新华书店便民店”的一楼营业厅,靠东的一半是琳琅满目的图书,另一半则是一家著名电器的专销点,店长谈起经营喜气洋洋——现在,安徽新华书店便民店整体销售已经超过4000万元,图书比例达四分之一,两项指标均已超过18%的幅度增长。

        多元服务:拓宽基层文化服务领域

        “市里想把农家书屋交给我们管!”2007年底,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阜阳子公司负责人向集团领导汇报——阜阳,是安徽农村人口最多的城市,解决基层文化服务问题既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一大难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玲在调研时了解到便民店的红火,萌生了让新华书店“介入”更多文化服务的念头。

        做还是不做?当时,集团正处在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最后阶段,抓紧谋划实施资本市场登陆计划,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决策层并没有把这个“信息”束之高阁,而是着手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显示,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农家书屋”,由于基层管理水平的制约,不少地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广大农村缺乏正规网吧,致使条件简陋、经营惟利是图的“黑网吧”猖獗,农民上网的旺盛文化需求无法满足。因此,以便民店为载体,拓展基层文化服务的领域,不仅是国有文化企业的服务担当,同样也蕴含着空前的商机。

        2010年11月12日,阜阳市阜南县三塔镇,首个集便民店、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吧于一体的“农民文化家园”正式运行——这个皖北农村常见的二层小楼的下面迎门处是图书销售的地方,一侧向内延伸的店面是个小超市;穿过门厅从后面上楼分别是书屋和网吧。“就在东西街上靠南边,门前停的电瓶车、自行车最多的那家就是。”在三塔,抱着孩子的大嫂这样给记者指路。“天天人来人往的,一刻也不得闲。”三塔店店长吴强这样算了一笔账,“虽然要给书屋管理员每月800元工资,网络收费只有一元钱一个小时,但人气旺了,图书和超市的销售都比过去增长了一大截!”

        先行一步的三塔,赢得了方方面面的好评。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和文化、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下,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按照严格的标准逐步推广“三合一”农民文化家园。2011年3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皖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专门负责“三合一”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和运营。无盘工作站服务器、无盘系统、千兆内网环境和24小时不间断网络安防系统……皖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宋海平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公司效益还无法体现,但我们给农民群众的网络服务绝对是一流条件和最低价格。”

        成熟一个,开门一家。到2012年元月,规范、标准的“农民文化家园”已经有20多家开门迎宾,成为江淮大地上独特的“文化地标”。

        多元道路:成就基层文化服务典范

        农民满意,经营者满意,党委政府满意——“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农民文化家园’做到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统一,是国有文化企业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的一种模式。”安徽省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周玉这样评价。

        正是由于“三满意”和“两统一”,新华书店便民店、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三位一体的“农民文化家园”项目,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同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2011年度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选安徽省“十二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并进入安徽省最高级别的“861”计划项目库。

        在淮北平原,在皖南山区,在江淮分水岭,记者先后采访了十数家“农民文化家园”。面对着乡亲们的陶醉、经营者的欣喜和当地领导的赞誉,脑海中一次次浮现出的问号,一次次被轻轻拉直——

        “为什么一家家农村网点能够起死回生?”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农村网点工作的肥西官亭便民店店长刘云忠,曾完整经历过计划经济、市场放开和网点改革的每一个过程。耿直的老刘告诉记者,好与坏第一在体制,干好干坏与自己收益捆在一起,那就要想方设法把它干好;第二是经营,过去光是几本书,店里没有几个人进来,现在品种多了,人气旺了,“你就是晚上来买书也能买得到,因为店里的网吧要经营到很晚,所以买书更方便了!”

        “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到了企业手里发挥的效益就不一样?”“农家书屋”工程,是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文化惠民项目之一,上到国家部委,下到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目的就是解决广大农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但是,在不少乡村,书屋设在村委会或者农民家里,借阅效果难以保证。“放在便民店不一样了,随时来都有人,书的品种也多得多了!”阜南三塔的甘子宝这样对记者说。而书屋管理员张平三的登记本更能说明问题:一个50页的记事簿,一两个月就要记满一本,全部是借书还书的记录。

        记者手记

        供给不足和效率不高,是目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两大难题。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所指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是文化发展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要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文化建设宏伟目标,就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记者认为,加大投入解决设施不足、体系不全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现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出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更大作用,同样重要。因为,不仅现存有限的文化资源亟待进一步盘活,而且未来更大的投入不能也不应该继续低效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农民文化家园”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有方,也不仅仅局限于国有文化企业注重社会效益。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能再走过去“政府包投入,政府包管理、事业体制”的老路,而应该全面进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改造”,引入国有文化企业、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