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历程,八万里关山。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诞生了。斗转星移,1988年被称为中国高速公路的元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在上海建成通车。短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从零起步的中国高速公路,长度已经超过了7.4万公里,仅次于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最多(8万公里)的美国。而公路通车里程也由解放初的8万公里增加到目前的400多万公里,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公路》第一次全面展示中国公路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该片以首都北京的零公里标志作为起点,沿着中国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路线行进,遍访了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视野里,在自然、人文、科技和经济的交错中,通过路与人之间质朴而密切的联系,以客观的态度,真实的故事,优美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向观众传递沿途的所见所闻。
公路是文明的延伸
在人文历史的辉映下,紧扣公路建设带来的区域发展变迁这个主题,该片呈显浓郁的史诗特质。
在江苏连云港到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全线贯通时,亚欧12个国家交通部长聚会古城西安,围绕这条路热情地谈论起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丝绸之路”。而“连霍路”被人们赋予“新丝绸之路”的美誉。 它横贯中国大陆的东、中、西部,全长4395公里,途经6个省,是中国建设的最长的横向快速陆上交通通道。最西端的霍尔果斯口岸,远在隋唐时便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如今,霍尔果斯口岸是新疆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中国公路》亦古亦今、亦商亦文地再现了这条商贸之路。今天,当海港与大漠相连,古丝路上的人们正用新思路,续写昔日的辉煌,继续文明的传递。
摄制组在公路上越过时空远眺那昔日的古道和今日的坦途。观众通过该片在连霍高速上与丝绸之路并行,在青藏公路上与唐蕃古道并行,在昆瑞高速上与滇缅公路并行,在渝昆高速上与南方丝绸之路并行,在滇藏公路上与茶马古道并行,在京珠公路上与西京古道并行。从历史到现实,公路是文明的延伸。
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器之路,宋元之后,景德镇的青白瓷和青花瓷已经是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古港泉州繁华胜昔。没有公路,福建百姓靠双腿走遍了世界;一条条公路通起来,福建又让世界的“腿”迈向了福建。梅关古道,是由唐代名相张九龄率领岭南人民开辟而成,沿着这条路北上,穿越湘烟楚云,岭南文化迎来中原文明。沿着这条路南下,从珠江口岸的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南粤儿女勇敢走向世界。
公路改变着中国,中国牵动着世界。边境贸易的口岸,在本片中作为中国公路的神经末梢,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面呈现的同时,也对公路发展的世界性价值进行了再发现。
公路是科技的延伸
科技之路是该片呈现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在公路修建中,流沙是世界级难题。迎闫公路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它横穿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长达39公里。为降服高达5-17米的流动沙丘,技术人员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扎设麦草方格沙障,铺砌砾卵石,撒种草籽;在沙漠中钻出百米深井,汲取地下水灌溉草和灌木。过去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冻土技术也是世界级难题。中国多年冻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3%,高海拔多年冻土面积为世界之最。这是大自然对中国筑路人意志与智慧的考验。冻土问题的解决使公路通向了墨脱县,它曾经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盐渍土也曾经是公路施工的拦路虎。察尔汗盐湖至格尔木的察格公路,盐渍土遍及整个路线区,溶蚀、冻胀、翻浆,为建设者设下了一个个陷阱。如今,那里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承载能力每平方米达600吨,堪称桥中之最。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天然屏障。司马迁曾感叹:“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可谓世界级工程,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乘车15分钟即可轻松穿越秦岭。为此,建设者建设了3个世界水平的试验基地,取得了20余项重大突破。天堑通途,跨越长江的大桥,也是公路发展激扬的旋律。全长6300千米的长江,很少有人知道,迄今已经横跨127座大桥。而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改革开放之前也只有3座长江大桥。
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高速蜿蜒5700公里,公路和桥梁把众多优良港湾、沿海岛屿勾连起来,构成世界最长的风景线。《中国公路》形象地告诉我们,在一系列技术上公路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桥梁、隧道的建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公路是希望的延伸
“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公路快富。”成为令中国人牢记的一句话。“‘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是政府理念,‘要想富,先修路’是百姓心声。”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一座座跨江越海的大桥,一张张密集的公路网络,“一小时经济圈”“二小时经济圈”“三小时经济圈”,从“世界屋脊”到四川盆地,从三江源头到三峡库区,从茫茫戈壁到热带雨林,从繁华都市到边远乡村,《中国公路》表达和挖掘的,不只是公路交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物质层面的变化。
高速公路成了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急先锋,它浓缩了时间与空间,提升了人们的生活速度。高速公路开通后,沿线城市间构成一种市场共同体,原先的区域被解构了,城市的经济关系贴近了,大市场随之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纷纷整合。当然,公路也切割了自然经济小农愿景的藕丝。这些思想,也在该片中得到了反映。
原来人们选择工作、选择配偶、选择居住地,“距离”都是需要优先考量的因素。现在,公路使“距离”不再是生活中难以克服的障碍,人们的时空观改变了。空间因“路”而变得越来越大,视野、见识、交际圈等,也因此越来越大,机会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越来越”中,人自身的发展得到了促进。
《中国公路》的拍摄过程也是一次公路文明之旅。摄制组的车队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黄土高原,越过辽河、越过湘江、越过赣水,穿越秦岭、太行山、祁连山、昆仑山、横断山……
不同地域的特色美景,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时尚绚烂的现代文明,使每集影片都有不同的感受。车轮滚动,音乐响起,路的前方,让人兴奋,让人期待。
(作者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助理,三频道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