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

    身边的感动

    藏族学生的“兵阿妈”胡艳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2日   07 版)

        “我们从雪山来,您给了我们圣洁的母爱……”400多名藏族学生前不久集体创作一首诗歌《献给年轻的阿妈》,表达他们对一位穿军装的女教师——成都军区昆明民族干部学院高级讲师胡艳的感激之情。

        “爱,是沟通的语言”

        18年前,胡艳毅然离开任教多年的云南曲靖中学,走进成都军区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当英语教师。从地方教师到军人教员,胡艳意识到自己肩上多了一份特殊而光荣的责任。

        那时,大部分藏族学生连英文字母都未见过,也不会讲汉语。别说教学,胡艳与学生们日常交流都困难重重。

        “爱,是沟通的语言”,胡艳深谙其道。

        学生达瓦桑珠因病眼压过高,常常头痛,总怀疑自己脑袋里长了病虫,无心学习。胡艳关心体贴他,一次次带他到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和当地几家大医院治疗,很快痊愈。得知儿子病愈,达瓦桑珠的父母专程赶到学校,感激地对胡艳说:“从您身上,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学生索朗多杰因治疗不及时,耳膜穿孔,看啥啥烦。胡艳耐心疏导,引导索朗多杰渐渐走出心理阴影,帮助他以优异成绩考取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走向新天地的索朗,激动地给胡艳打电话:“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好好学习,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人。”

        胡艳努力让每个藏族学生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来自西藏的扎西尼玛没能考上理想大学,毕业离校时感到失落和茫然。胡艳给他写信,鼓励他发挥所长,为乡亲服务。在胡艳指导下,扎西尼玛回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说“活出了新滋味”,实现了人生价值。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走上成都军区昆明民族干部学院讲台教英语,第一次摸底考试,就给胡艳泼了一瓢冷水:全班60名藏族学生,成绩全部为零,其中56名学生连26个英语字母都不会写。

        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稚嫩的脸庞,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在曲靖中学多次评为优秀教师的胡艳信心满怀:“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

        一切从零开始。学藏歌,跳藏舞,说藏语……胡艳当起学生的学生。与藏族学生接触久了、了解深了,胡艳慢慢摸索出“兴趣教学”、“培养带读员”、“口语一日一句”等10余种适合藏族学生英语教学的方法。课堂上,她用全英语教学,避免汉、藏、英三种语言冲突,使学员更易理解掌握;课堂外,通过教唱英语歌、单词接龙等趣味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次多英语成绩差,胡艳坚持每天用英语和他对话,用汉英对照法教他掌握英语语法特点,辅导他写英语小作文。很快,次多的英语成绩跃至全班前10名,参加全国中学生少数民族夏令营,获得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在胡艳眼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她给自己定下规矩:“决不抛下一名学生,决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首届学生拉巴扎西,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英语的料。他上课打瞌睡,还故意与胡艳作对。胡艳没有放弃他,耐心地用“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道理开导他。终于,一颗冷漠的心逐渐被感化。胡艳趁热打铁,连续一个月利用业余时间给他“开小灶”。在胡艳精心辅导下,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还成了英语课代表。毕业晚会上,拉巴扎西动情地说:“胡老师,是您没有放弃我,是您倾心竭力帮助我,您就是我的亲阿妈!”

        胡艳所带学生在参加全国高考中,连续2届高出云南省英语平均分,并创下参加云南省高中会考100%及格率纪录,实现自藏族中学办学以来零的突破。胡艳教过的400余名藏族高中生,全都考上大学。

        胡艳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撰写论文20余篇,发表在报刊上。这些论文有见地、质量高,被专家称为“援藏英语教学的金钥匙”。

        “心,比阿妈还细”

        胡艳把每个藏族学生都当成自己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

        学生泽旺顿珠因急性嵌顿疝住进医院。胡艳知道后,第一时间赶过去看望。大年初七手术,胡艳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外。“泽旺!”刚被推出手术室,泽旺就听到胡老师熟悉而亲切的声音。这时,医生拿出手术记录本让家属签字,胡艳毫不犹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么多年,胡艳身上总揣个小本子,随手记下学生的家庭、身体、学习等情况。学生有困难,常常还没开口,她已送去关爱。洛桑巴珠牙痛,胡艳专门熬好稀饭,送到他的跟前;桑布打篮球撞断鼻梁,流了很多血,胡艳从家里煮来红糖鸡蛋为他补身子;丹增家里穷,没钱买课外读物,胡艳就买来辅导读物,悄悄塞进他的书包;学生次仁占堆打球时颈部骨折,打石膏后毛衣穿不进;胡艳就立即从家里拿来丈夫的大毛衣,给次仁占堆穿上,感动得次仁占堆泪流满面。学生们将这件毛衣视为吉祥物,次仁占堆伤好后,全班同学轮流将这件毛衣穿了个遍。

        “胡老师的心比阿妈还细,我们身体有什么不适,她马上能看出来”,学生余云说。有一段时间,余云白头发增多,脸上起疙瘩,自己也没太在意。一天晚上,他突然收到一包药,说是胡老师在外地开会时给他带回的,药袋里还有一张纸条,详细说明每天该吃、该擦哪些药。余云每天一用药,就想起胡老师,心里总是甜甜的,脸上的“痘痘”很快消失了。

        一天,学生扎西泽仁满脸笑容,请胡艳吃奶糖。细心的胡艳发现,原来年纪不大的扎西泽仁谈起了“恋爱”。胡艳对扎西泽仁说:“恋爱的感觉就像这糖一样甜,但现在谈恋爱容易分心,影响学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前途,你现在的甜蜜不会长久。”扎西泽仁明白了,对胡艳说:“您说得对,我们现在都该抓紧大好时光,专心读书学习。”

        胡艳是无微不至关爱在校藏族学生的“阿妈”,也是毕业藏族学生心中的“阿妈”。遇到心事,大家啥都愿意打电话给她讲。一天深夜,胡艳接到毕业多年的学生阿旺多吉打来的电话。原来,阿旺多吉想让自己最信任的“阿妈”,给他的婚姻拿主意。胡艳耐心帮他权衡利弊,一直谈到次日凌晨3点。最终,胡艳用一颗诚心,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18年如一日,胡艳以同胞情和民族爱,悉心培育400多名藏族学生成长成才,被表彰为“全国援藏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个人”,荣获“全军银奖教员”、“全国三八红旗手”。

        (本报特约记者 银 军 本报通讯员 黄建华 靳常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