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活熊取胆:

    “残忍”还是“不残忍”?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4 版)

        日前,福建归真堂被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等项目,一时间,质疑、反对声音四起,众多保护动物组织纷纷指责其虐待动物,一些医学专家也表示,熊胆功效被夸大,临床使用并不常见。2月16日,中国中药协会在北京举办媒体沟通会,就这些指责作出回应。

        中药协的回应

        房书亭:养熊场从480多家降至68家

        “中国的养熊业始于1984年,从邻国引进活熊取胆技术以后,就开始了圈养、繁殖。”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经过一系列整顿规范,我国黑熊养殖企业的数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多家,变成现在国家林业局许可的68家,而且养殖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房书亭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针对养熊业发展良莠不齐等问题,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进行规范管理,并取缔多家不合法养熊场。1997年,原林业部发布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就养熊厂建立的程序、规模、笼舍大小、熊的来源、饲养管理、取胆手术、胆汁引流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房书亭:活熊取胆实现无痛无管

        很多人都曾听说过,活熊取胆非常残忍,要在熊的身上插一个金属管,另一端露在腹部外面,伤口永不痊愈。而且,养熊场的人为了防止黑熊自杀,把它们分别关在狭小的铁笼里,甚至给它们穿上铁马甲,防止它们掏出自己的肚肠自杀。房书亭表示,我国活熊取胆早已实现无痛无管。

        为了保证熊的健康,同时也为了提高引流胆汁的质量,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科技人员进行无管引流技术研发并取得成功。“无管引流技术是利用熊自身的软组织来制造一个胆囊,再用灭菌后的引流管插入括约肌。”房书亭解释说:“这个过程熊可以自由进食,并不会产生异物感。”

        房书亭:将扶持人工熊胆研发

        熊胆的成分能否通过人工合成获得?是否有其他的植物可替代?房书亭认为,人工熊胆与熊胆功效有异。

        据房书亭介绍,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人开始关于熊胆代用品的研发。研究发现,熊胆中含有活性成分熊去氧胆酸。之后我国也一直在进行人工熊胆研究并且取得成效,从临床效果上看,目前的科学技术制成的人工熊胆,虽然和天然熊胆有一定的相似功效,但和天然熊胆还是存在差距的。

        “人工合成熊胆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应继续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房书亭表示,中国中药协会将积极支持、扶持关于人工熊胆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对于回应,质疑仍旧存在

        质疑一,活熊取胆对熊无害?

        归真堂称,现代的取熊胆汁方式并不痛苦,对熊的身体也没有损害。中国动物保护记者沙龙联合发起人张丹表示质疑,她强调曾经被解救出的黑熊,胆囊等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而且最后也全部死于肝胆疾病,希望能参观养熊场进行见证。

        质疑二,无管取胆真的卫生?

        “无管取胆仍然无法避免细菌进入黑熊腹腔,进而引发疾病。在长期的炎症下,生产出来的胆汁常常混有脓血等异物,以及看不见的细菌、毒素、炎性产物。”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兼CEO谢罗便臣指出,健康熊的胆汁是明亮的橙黄色或绿色的液态物质,而我们所救助的黑熊,其胆囊里流出的是黑色黏稠物质,对服用者的健康可能会产生影响。

        质疑三,熊胆不可替代?

        亚洲动物基金工作人员表示,熊胆的成分其实也没有传闻中那么有效,不但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获得,还有大量的植物可替代熊胆功效,中华国医协会报告也显示:至少54种植物可发挥熊胆的同样功效。因此,圈养黑熊并对其取胆汁完全没有必要,这只是人类对天然药物的迷信以及贪婪。

        质疑四,熊胆粉涉嫌滥用?

        归真堂公司的熊胆粉产品分为本元、祥元、养元、真元和正元五款,分别是3克礼装、10克礼装、精品装、养生装以及贡品装,都是非处方药。亚洲动物保护基金外事部总监张小海指出,3克熊胆粉被包装在50厘米见方的盒子里,售价也高达400多元,主打礼品消费,而非临床上使用的药品。在名贵中药的概念炒作下,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熊胆牙膏和熊胆面膜。(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