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视 点

    法德关系缘何越走越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8 版)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好。上周,默克尔甚至公开对萨科齐的总统竞选表示支持,尽管萨科齐事实上尚未正式宣布参加法国总统的大选。历史上,德法两国首脑介入对方内政的事情有过,但不算多。多年前,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曾经为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罗德的竞选对手,在竞选的关键时刻颁发过法国的骑士勋章。不过,那次选举,最终是施罗德赢了。这件事也许没有太多影响希拉克和施罗德的关系。

        默克尔和萨科齐一年前还是“各唱各的调”,但眼下默克尔和萨科齐的紧密关系甚至被调侃成了“默克齐”或“萨科尔”。有媒体形容,两人“好得简直就差一枚手上的结婚戒指了”。变化从何而来?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由于强劲的经济,逐渐在欧盟中做大做强,成为欧盟经济、金融、财政政策的主导和被陷入危机的各国翘首以盼出手相援的、不折不扣的“老大”。德国现在是拯救欧元区危机的主角或核心。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政治上仍显弱势的德国,尚无法独自担当起“欧盟领头羊”的角色。换句话说,没有法国的支持,德国这个“欧盟老大”坐不踏实。

        那英国不能倚靠吗?英国在欧盟的传统“光荣孤立”政策,在保守党卡梅隆政权当政后,似乎又有所加强,对麻烦不断的欧盟更加“退避三舍”。卡梅隆是否正在犯下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是否导致英国再次被欧盟核心“边缘化”暂且不提,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德国想倚靠英国帮自己树立在欧盟内部的地位,也完全不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看,德、法之间固然有过多次战争历史,但英国与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与法国之间,才真是“世仇”。欧盟60余年的努力,基本上消除了成员国之间干戈相见的可能性,但“日不落帝国”的“王者”姿态,法国人、德国人一直看不顺眼。所以,在有可能让欧盟的“德国色彩”减弱一些、而同时又能够避免英国人染指的时候,法国也求之不得。

        欧盟的另两个传统大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由于深陷危机自顾不暇,暂时只能听任法德长袖善舞。意大利新总理上台之后,在改善经济环境等方面作为不小,受到好评。而刚上任不久的欧洲央行行长意大利人德拉吉,由于一系列相对果断和强硬的救市措施,更被视为欧元区走出危机的希望。以至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掌门人称2012年将是“德拉吉年”。可以预见,意大利在欧盟的平衡角色,将会由于这两个人的表现而得到加强。

        那么,默克尔就一定有必要介入到法国的总统大选中去吗?现在在民调中领先的,可一直是左翼社会党人霍朗德。如果最终霍朗德当选法国总统,默克尔岂不凭空给自己先树了个对手?这也是德国媒体和公众对默克尔此举大加批评的原因。霍朗德有关欧债危机、有关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一些言论可能让默克尔不放心。但更重要的,恐怕是霍朗德有关欧盟建设的理论还不成体系。欧盟各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如果在欧盟建设上没有自己的信念和理论,欧盟一定走不远。

        默克尔和萨科齐在欧债危机尚看不到如何结束的时刻,能够携手共度时艰,至少从对大众心理的影响和决策效率而言,不是坏事,但这会对欧洲大局有何影响,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疑问。

        (本报布鲁塞尔2月17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 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