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全球型企业如何应对文化挑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2 版)

        “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在经济上要整合好全球性资源,在文化上也应该发挥应有的国际性影响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指出,“现在是时候要来探讨全球一体化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整合的问题了。”

        2月17日,吉利集团在海南大学三亚学院隆重举行“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启动揭牌仪式,首开我国全球型企业文化独立研究和企业独立智库建立的先河,来自海内外的多名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对全球型企业如何应对不同文化挑战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

        重视深层文化整合

        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本土投资者的海外收购活动持续活跃,并购交易数额创历史新高,共计5364宗,相对2010年增长5%。其中海外收购207宗,交易金额大于10亿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的收购案高达16笔。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是通过并购方式完成的。但有关专家指出,在这些海外收购活动中,真正成功率并不高,有70%并购因为种种原因失败,而失败主要原因与深层文化整合失败有关。价值观上的冲突、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隔阂常常是导致重组失败的重要因素。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启动仪式上指出,企业要融入世界市场,必须更要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文化融合问题,如何在做好战略、组织、资产、业务及人员整合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克服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与不利影响,吉利集团建立“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相互借鉴带来共同发展

        李书福表示,吉利集团着手建立的全球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就是要认真研究全球型本土化的企业文化。所谓全球型本土化企业文化,简单而言就是一种跨越国界、跨越宗教、跨越信仰、跨越个人背景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里,人人平等,人人相互尊重,人人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而且又能有效联系世界各国不同市场,实现人才、设计、采购、营销、研发、制造等方面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有效对接。

        有学者指出,李书福率先启动“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源于吉利集团成功收购和顺利运营世界豪华车品牌沃尔沃带来的启示。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不仅保持了企业经营上的高度独立,而且迅速开拓了中国市场,从而扭亏为盈。其财报显示,沃尔沃去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0%,其中中国市场销量猛增54.4%,位居全球之首。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的成功案例打消了许多瑞典人对中国企业的质疑,瑞典驻华大使罗瑞德、沃尔沃首席执行官雅各布,这次也专门从北京和瑞典来到三亚参加“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的启动仪式,表达了对中国企业文化包容力的认同。

        积极协调本土化与全球化

        李书福说,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许大家都在想,作为中国或者说作为中国的吉利,或者是作为世界的沃尔沃,有没有这个能力来建设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文化,让来自世界的不同企业、不同背景的人在一个企业里面和谐工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子公司,能够如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更好的发展,这是摆在世界各国大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武常岐分析指出,目前企业所面临的跨文化冲突与融合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都已认识到文化引导与建设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和支持全球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调配和全球资源整合,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淡化国家背景,突出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细分与合作,强化本土化与全球化协调的重要性。吉利集团建立的“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就是要引导和建立这样的全球型企业文化,对这种新型的跨文化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和推广,帮助跨国企业接受和形成全球型企业文化。(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