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传媒生活

    夕阳无限好网上冲浪忙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6 版)
    图片来源:光明图片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新兴生活方式已浸润到社会的每个末梢。不仅年轻人能通过网络进行社交、娱乐、购物等活动,老年人也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生活便利、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记者采访了3位光明网老博友,了解这些耄耋老人、古稀老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构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

        “老人莫叹夕阳短,竭尽绵薄心自安”

        刘家松,1925年生,曾任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我的博客都是自己写的,不用别人帮助。”87岁的刘教授从2009年6月15日起在光明社区撰写博客,迄今共发1186篇,几乎每日一篇。作为一名工科老教授,对电脑操作早就驾轻就熟,在网易、新浪、搜狐、乐龄都有博客,多用“穆恭”和“pine”笔名。在他的博文里,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写的打油诗,或诙谐记事、或即景抒怀。譬如元宵节作诗《空巢老叟煮汤圆》:“空巢老叟度元宵,盼望汤圆自己包。缺少器材和手艺,超市购买莫操劳”,“空巢老叟煮汤圆,元月欣逢不夜天,盛赞改革开放好,未曾衰朽惜残年。”

        刘教授家中1995年就买了电脑,1996年开始上网。当时网络尚未广泛应用,他主要用于通信和浏览、下载资料。刘教授上世纪80年代曾研究计算机的汉字处理,退休后经常在计算机上写作,主要用拼音输入法,但速度不快。

        刘教授说自己童年读古书,一直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主讲过《诗经选讲》、《楚辞选讲》、《秦汉赋选讲》、《洛神赋》、《闲情赋》等名家名篇。2005年开始参加退休协会诗词组活动,因此在博客上发的文章大都是诗词鉴赏类或自己的作品。

        “利用百度查资料是经常的,在网上也和一些网友交往,曾和少量网友通信和互赠作品”。刘教授告诉记者,2003年至2004年自己一度在网上下围棋,曾因过度对弈导致患病,此后再也不在网上下棋,也不用QQ,最近在网上买了书,收到的时候很高兴,特意写了一组打油诗。当记者表示佩服老先生耄耋之年仍上网更新博客时,老先生大不以为然地说,在网上开设博客的老人不少,最年长的大概是106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自己是计算机系的,使用电脑更是不在话下。为此,他还写诗表明心迹:“少壮已如流水逝,中年动乱不堪言。老人莫叹夕阳短,竭尽绵薄心自安。”“生前谁肯一时休,发愤忘食苦索求。耄耋老人思报国,残年竭力乐忘忧。”

        “开博客是为了写一部不装订的书”

        唐大柏,1933年生,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湖南日报摄影组组长。

        “一个老头子学电脑,可不容易!”说起自己学电脑的经历,他感慨不已。因为电脑软件上是“洋文”,只好将电脑打开后,将一版版的“洋文”和图标拍成照片,要儿子和好友翻译出来,再对照中文书操作。后来又请行家来家指点,通过数月的苦学,才摸出了一点儿头绪。

        唐老说,自己花大力气学电脑是为了“写一部不装订的书”。干了40多年记者,所拍的照片“足以用箩筐挑”,他早就想好退休后要在摄影方面继续发挥余热:将大量未发表过的摄影作品整理出来,配好文字写成历史。后来女儿为唐老添置了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等。现在,唐老已经用电脑撰写了600多篇照片背后的故事,制作了近5000余幅照片。有了这个基础,唐老从2008年6月起就开始在光明社区更新博文,迄今在各网站社区共发博文645篇。

        原本打算赶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出一部《唐大柏镜头下的六十年》,为此唐老还联系了好几个出版社。可没想到自从开设博客后,自己的兴趣就全集中在写博客上了。从前年起,唐老又调整了写博方式,想让博友看后有完整系统的感觉。他前年7月8日开始连发了10篇“寻找知青梦系列”,66篇“我用镜头纪录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等,去年5月开始又发了11篇《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剪影》及12篇《张家界采访记》。此外还有80篇“陈年往事系列”。

        唐老莫不自豪地说,80篇“陈年往事系列”加上66篇“我用镜头纪录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就是一部不装订的、用图文谱写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书。

        “上网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赫,1939年生,曾任中南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

        “我对待网络的态度很实在,也很有诗意。我认为我需要它,它也需要我。网络是一座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核电站核反应堆似的核锅炉,广大网友是放射性的核原料,我们只有互相依靠,才能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安全、清洁的电能,给社会带来温暖和光明。”记者电话采访陈教授时,听他声音洪亮,侃侃而谈,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

        陈教授说自己不上QQ,因为“怕被入侵”;不用微博,因为“难得应付”。除了看网页写博客之外,偶尔也搞一点网购,主要是买书籍和小型电器。他还惊呼“每天上网时间大有惨痛教训!”最多的时候一天可累计10小时以上,影响了身体健康,所以现在控制每天三次,每次不超过40分钟。

        陈教授1996年开始上网,因为工科出身,所以在使用电脑方面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此外,他几十年来讲课都用普通话,所以使用拼音打字法,“打字的速度与我遣词造句的思维速度基本同步”。

        陈教授曾连任三届人大代表,他笑称自己养成了评议政治、献计献策、褒扬正气、针砭时弊的“职业习惯”,他认为《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素有的思想理论性非常适合自己。他2008年5月起就在光明社区写博客,迄今共发表1283篇。

        “上网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陈教授说,“孩子长期不在身边,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音频、视频交流的工具,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与网友们唠嗑,从来不感到孤单。”

        (光明网记者 蔡 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