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8日 星期六

    迎两会·展望2012 ③

    龙腾虎跃气象新

    ——2012年文化改革发展展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1 版)

        龙年春节刚过,令人期待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重磅出台,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展望今年的文化改革发展,改革的机遇时不我待,发展的劲头势不可挡,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之年,龙年定会出现龙腾虎跃的新气象。

        向既定的改革目标冲刺

        改制只是起点,发展才是目的。据最新消息,转制两年后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经营收入达到1.3亿元,居国有院团前列;演职员工人均收入13万元,同比增长109.6%;演出场次突破400场,同比增长241.8%,创历史新高。

        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涉及面大、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堪称文化体制改革的“硬骨头”。今年能否顺利攻克这“两大难关”,如期完成改革任务,颇受关注。

        “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国有文艺院团的转制任务已无悬念。”据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介绍,截至2012年1月下旬,全国文化系统2102家承担改革任务的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和正在进行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1367家;269家院团已经确定了改革路径;天津、河北、山西等11省区市已经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

        共涉及全国约5000家报刊媒体、数百万从业人员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因其在行业内及全社会的广泛影响,被认为是近两年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预计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今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机遇期,中央空前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各部门积极支持,改革的环境和氛围十分难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道。他表示,相信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随着各地各部门加大推进改革力度,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能完美收官,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细心的业内人会发现,“十一五”时期是“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而在“十二五”时期是“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增加“改革”二字,凸现了改革的重要地位。在今年完成既定的改革任务后,“十二五”期间“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在文化内容形式、文化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等新的领域还需有突破和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打工情侣情书朴实感人、工资收入账单真实记录变迁……这是全国首个农民工博物馆征集到的展品。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农民工博物馆面积6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改装施工,今年9月开馆后,将为广大农民工服务,白天是博物馆,晚上是农民工文化活动场所。

        “上班干活,下班睡觉。”这是目前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的生活写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他们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刚刚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对如何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明确部署。

        可以预见,从今年开始,各地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鼓励、引导和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有基层服务点在社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农民工服务;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考核体系……2.4亿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将有希望逐步得到满足。

        “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别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层次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在对31个省市进行调研评估后,对各省的文化改革发展形态分为五种类型。他认为,把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十分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比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数字电影,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目标等等,有利于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

        文化产业重“量”更要重“质”

        我国电视动画片已突破4000小时,在产量上已成为“动漫大国”,但动漫产业的商业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动漫企业仍深陷靠补贴生存的“怪圈”。专家认为,动漫产业需要走出电视片、走出青少年的“小动漫”,应以新的表现形式,成为融入科技、教学、医疗等领域的“大动漫”,真正支撑起一个文化产业的新业态。

        像动漫一样,2011年,我国生产电影故事片558部,电视剧1.5万集。从数量看,已是广播影视大国,但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坦言这是中国影视剧产业的“症结”。

        “除了提高内容质量外,保持发展的精神文化动力,中国文化产业还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

        中国文化企业散、乱、弱、小,时常面临融资的“瓶颈”。从2010年开始,文化与金融对接已经“破冰”,目前五大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已超过2300亿元。今年各大银行还将有更多为文化企业量身定做的服务,让文化企业不再为缺钱而丧失发展的机遇。去年7月,首只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首期募集60亿元资金,今年继续向200亿元的基金总规模目标迈进,继续探索文化投融资改革、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去年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仅国有文化企业准备上市的就有30家。“十二五”的后几年,预计每年有30-50家文化企业上市——金融与文化的结合,为中国文化企业带来做大做强的希望,同时也促使文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优化管理、做优做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