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 王玉厚
“鞭炮一响雾气腾,打发龙爷上天空;每年一个新正月,来年再把龙爷请。”咚咚锵,咚咚锵……2月16日上午,我正在周店村文化广场指挥舞龙队表演“送龙歌”,记者来访,让我谈谈基层文化建设,我太激动了,近几年,基层文化建设如久旱逢甘霖,“嗖嗖”地往上窜。
就说这周店村的舞龙队吧,从正月初六到二月初二,天天演,群众热情极高。正月十五,周店村不仅自己舞龙舞狮,还把河南的“梨园村”剧团请来,唱了一整天。
其他村也不甘落后。倪官屯的狮子绣球,大柳张的运河号子,西曹的踩高跷、娘娘车……凤凰办事处行政村42个,群众文艺演出队就有26个,参与演员3000多人。表演队还经常被城区单位邀请参加庆典活动,队员年人均收入3万多元。
正说着,西李村表演队长李国林打来电话,让我去指导新排练的《好二嫂杨秋凤》,我们驱车直奔西李村。
在车上,我向记者介绍,这几年,区里坚持举办新农村文艺汇演活动。几年来,办事处举办农民汇演160多场,3000多个节目全是群众原创,现场观众20多万人次。这里面仅我创作的节目就有200多个。
说着就到了西李村。从唱腔的规范到动作的到位,我都一一作了说明,队员非常认可。点评完,李国林又塞给我一卷稿纸,说抽空让我给修改一下。老李虽年过七旬,但创作热情不减,隔三差五就有新作品。
吃饭时,办事处党委书记杜广廷说:“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根基。”当记者问我基层文化建设还有哪些困难时,我脱口而出,原来三大难,现在不再难:资金,原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政府积极支持,老板抢着给,要冠名权;演员,原来年轻的外出打工,老年人不愿上,现在争着上;场地,原来没地方,现在六成以上的村庄都建了文化大院,好着呢。
我感觉,基层文化建设已春意盎然。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孟昭福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