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超过传统产业,对山西省太原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0.9%——太原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这一数据,被认为“标志着太原经济转型‘雏形’初现”。
不只太原,这一年,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积极编制规划,强化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积极引领,书写创新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TFT—LCD电视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但其最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却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11年,北京京东方8.5代线等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先后投产,彻底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
这一年,战略新兴产业高举创新驱动大旗,引领带动国民经济逐渐步入内生增长的良性轨道。
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我国自行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65-4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现量产;大型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研制成功;C919大型客机正式转入详细设计阶段……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6个百分点。
“没有重大技术发明和突破,新兴产业不可能诞生。”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就是新技术,它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
为加快培育各类新兴产业,有关部门纷纷集思广益,多管齐下,为战略新兴产业铺路搭桥。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7个重点领域,及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分解指南和产业地图已然绘毕。
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显示、云计算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实施;首批认定的5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5个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采取参股创投基金,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方式,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政策扶持,创新激情高涨
一年间,像激励创新的火种,战略新兴产业的建设热情已在全国各地点燃。
在上海,新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专项方案启动实施,大飞机研制等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关键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广东,新型显示、软件、新材料和新一代通信等4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在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同比增长21.6%……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现技术提升、规模扩大、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已有22个省区市发布或即将发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6个省区市发布或即将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开展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研究。
为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和人才需求,国家新设立41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全国20多个省区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1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企业获准发行229只、4536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全国高校增设了2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积极为国家新兴产业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本报记者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