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收获自主创新的硕果

    ——来自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报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5日 05版)

        3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8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两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人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不俗的实力与丰硕的成果,再次奏响了一曲自主创新的壮丽凯歌。

        为了国家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

        综观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能源和资源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以科技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的安全,正在成为科技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神圣使命。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严重短缺,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0%-80%,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可以说,矿产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瓶颈和大制约。”“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是2011年度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谈到研究背景和目的,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深有感触。

        为了立足国内寻找新的战略资源,中央投入18亿元资金,历时10年,组织25个省、100多个产学研单位、每年上万人次开展大规模、集团式的地质找矿大会战。“到青藏高原找矿真是个难题!西部地质工作条件非常不充分,连最基本的地形图都没有覆盖,再加上高寒缺氧、远离交通线,只能是先了解情况,再去找。”对于野外工作的艰辛,张洪涛和队员们有着最真切的体会。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唱着这首《勘探队员之歌》,队员们风餐露宿,奋战雪域高原,突破生命禁区,凭着一股子敢于战天斗地的精气神,最终发现了3条巨型成矿带和7个超大型、25个大型矿床,大幅增加了我国大宗矿产的储量,改变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为中央在西藏地区建设五大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青藏高原找矿项目类似,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南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确保了我国钨资源使用年限由原来的不足5年延长到25年以上,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需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攻克了稠油深加工这一国际性难题,实现了该项技术在我国从空白向国际先进的历史性跨越,有力地支撑着国防和边疆经济建设。

        让产学研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为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一大亮点,一批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频频获奖——这说明,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革新的主体,我国产学研发展开始走上健康和谐之路。

        光通信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信息传送命脉,长期以来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把持。凭借“光通信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其自主创新之路恰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技术领先,就不能保证经济发展安全的内生动力,继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转企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员工数不足千人,销售额只有8亿元。2000年,以科研院所转制为契机,该院全面布局光通信技术创新工程,构建起现代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在使国内11亿电话用户和4亿互联网用户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自身也发展成为员工过万名、年销售额过百亿、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行业“航母”。“如今的武汉邮科院已经成为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高技术企业集团,创造了光通信领域一系列‘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谈到眼下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获奖代表满怀自豪地说。

        “自主者全得”——一个企业在高技术领域领先哪怕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担的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室温催化氧化甲醛和催化杀菌技术及其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其相关技术分别在北京亚都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润河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等进行了应用,实现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在推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三年来国内应用企业获利润约8226万元。

        为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生物制药、医疗技术与设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领域的格外关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显示: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并且其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尤其在我国,高危人群就达2.7亿。“与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相比,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经过临床检验时间最长,效果也最好。不过,搭桥技术虽然经典,创伤也大,并发症多,令患者感到恐惧。”谈到该项目的研发意义,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完成人代表胡盛寿说。

        为了减少传统搭桥手术的创伤,使手术更微创化、更有利于病人康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历时15年,在国家的资助下开展了“冠心病外科微创系列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推广研究”。胡盛寿将项目的研发过程形象地比喻为“科研三部曲”,即“通过‘减少体外循环’、‘缩小切口’和‘将小切口和介入相结合’,使得效果最好而创伤最小,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在取得国际领先的治疗效果后,该项目的相关成果又被推广到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大血管等手术领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被国外知名专家誉为“里程碑式”的转变,“将对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病的治疗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将对未来医生的培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除了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外,2011年度的不少获奖项目还从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和其他重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为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带来福音:“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在抗击SARS、阻击禽流感、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支架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解释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分子机制,为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亮点很难逐一而述,但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则再次证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继续高奏凯歌,续写新的辉煌!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