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9日电(记者刘茜)“我们一直抓‘减负’,但‘减负’工作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日前就“减负”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表示,“为减负,必须规定一些‘硬’标准”。
“浙江省的教育在给孩子减负问题上,家长和学校都存在着‘希望别人都减我不减,或者担心别人不减只我减’的奇怪心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了。”刘希平的话语中流露出几分无奈。
无奈也不代表无作为。据了解,浙江省为了“刹住”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出了“狠招”:在严格开设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补课,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格规范招生秩序等要求的基础上,2011年又建立了更为苛刻的六项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家校联动制度。
刘希平解释说:“出台的要求和制度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细分和量化,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业量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初中生作业量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小学考试一学期不能超过一次,初中不能超过两次。我们还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等制度,一段时间就会让公众知道每所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长期以来,大家只相互打听哪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哪所学校升学率高,如果一所学校的升学率是以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我想家长们也不会认为这是一所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