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新春走基层

    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

    ——2012年“新春走基层”标志着“走转改”向纵深推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0日 01版)

        “尽管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但我觉得脚踏‘黑土地’,亲历矿井里采煤作业,倾听煤炭工人的心声,这个春节过得有意义。”新华社记者张艺的感悟,道出了所有参与“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媒体人的心声。在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里,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不仅推出了一大批来自基层、带着泥土芬芳和纯朴感情的报道,而且为在新的一年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聚焦热点难点 搭建“连心桥”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一步步深入,各地新闻工作者逐步强化“基层无小事”的新闻意识,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将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话题作为主题,听百姓言,说百姓事,解百姓难,努力通过新闻报道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节日里,光明日报摄影记者杨慧峰在北京东城区国瑞城小区一处公厕的管理间里采访了春节期间扫厕不辍的环卫工人贺红军夫妇,以图文并茂的报道《“时传祥是我的榜样”》,反映了环卫工人甘于清贫与奉献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引起北京读者和市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网上看到报道的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永,专门带工作人员去公厕管理间看望贺红军一家,并给他们带去羽绒服、鸡蛋、蔬菜、酒等慰问品。日前,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会致信光明日报,代表全市环卫工人感谢全社同志。

        春节期间,围绕“回家”的主题,经济日报每日重点聚焦一个话题,充分展示了基层群众“回家”过年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火车把我送回阿妈身边》,通过对一名来自西藏的大学生的采访,讲述了青藏铁路通车给藏族同胞带来的便利;《杨王安的“童话年货”》,从年货的变迁写出了基层群众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留守儿童对文化生活的渴望。

        贵州织金县珠藏镇凤凰村寒冷的山野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点燃爆竹,用最热烈的方式,庆祝8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林方方康复出院。林方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情牵大乌蒙》记者在深入基层时发现并牵线救助的一名贫困患儿。当记者得知方方家里条件十分困难,根本无力为他求医治病后,立即联系到了湖北武汉一家治疗心脏病的专科医院,免费为他进行治疗。

        针对群众生活中的难题,各地新闻单位积极通过新闻报道搭建解难平台,涌现出一批新闻单位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感人事例。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精心策划的“爱心白菜义卖”公益活动,卖出750吨爱心白菜,为解决当地菜农卖大白菜难的问题提供了及时援助;江苏城市频道专门开办了“记者工作室”,安排记者接听群众热线1000多条,帮助市民解决实际难题,并向相关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100多次;云南都市时报为乡镇政府牵线搭桥、引资建厂,协助当地政府解决花农食用玫瑰滞销的难题。

        加强交流研讨 把握新闻规律

        “走转改”不仅是新时期新闻战线的一次重要的新闻实践,而且深化了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规律的认识。

        为使“走转改”的稿件开掘“深”一点,讲理“透”一点,说得“软”一点,写得“美”一点,新华社开展了“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交流研讨活动。交流研讨中,新华社有关部门梳理了活学善用群众语言的范例,邀请参与“走转改”调研的编辑、记者介绍基层采访经历和经验。

        “每天,等着盼着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新春走基层’。平凡人真实的喜怒哀乐最动人,最有吸引力。”这是观众对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报道的真实赞誉。日前,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新春走基层”活动举办座谈会,春节期间奔波在全国各地各行业最基层的编辑记者们不仅表达和总结了各自“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感受和体会,而且通过与基层群众和专家学者代表的理性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对于“走转改”活动价值和下一步方向的认识。

        福建省各新闻单位49位领导带着“走基层”的体验参加了前不久省里举办的重要舆论阵地领导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碰撞增强了对“走转改”活动的认识;北京市春节前夕举行了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经验交流会,会上,在全市范围内对评出的48篇“走转改”优秀新闻报道予以通报表彰;日前,浙江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专题评选揭晓,评选专家认为,在专题评选出受到表彰的《女班主任救下三命》等50篇优秀新闻作品,为在全省提升“走转改”的深度广度和提高“三深入”的实效提供了及时的业务导向和新闻范本。

        建立长效机制 推进“常态化”

        在全面开展“走转改”活动的过程中,各地新闻单位在一个观点上形成了明晰共识:对于新闻战线而言,“走转改”本来就应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只有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为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人民日报提出要贯彻“报网融合、内外结合、资源整合、人才聚合”的方针,探索建立“走转改”长效机制。在两月一次的好新闻评选中,专门设立“走转改”活动稿件专题,对体现“走转改”活动要求,作风扎实、文风清新的稿件给予奖励。报社正在研究出台把下基层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干部交流等结合起来的具体要求,力争从制度设计入手形成硬约束,形成一种明确的导向。

        科技日报社努力建立“走转改”与科技工作的深度融合机制。报社与科技工作的相关具体领域建立了战略性合作、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安排记者参与到相关业务工作中,专门负责这些领域的宣传报道工作;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了社长基金和好稿奖励制度,与原有的星稿制度形成覆盖完整、各有侧重的内部奖励体系,鼓励编辑记者到基层和科技工作一线心无旁骛地深入调研采访。

        为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改变文风,中新社新设“现场新闻奖”,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原创性和现场感。对在“走转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分社和个人,将在全社范围进行表扬。社里要求,凡赴基层联系点采访的采编人员,均要完成当地新闻报道、撰写调研报告以及心得体会等工作。

        北京法制晚报实行“推、奖、提”制度,将记者“推”到基层一线,取消报社工位;现场新闻、调查新闻、市民服务新闻优先得“奖”;在选拔任用上向深入基层的记者倾斜。天津今晚报社制定《关于向深入基层的报道奖励倾斜的有关规定》,设立了“走转改最佳记者奖”、“编辑奖”、“新人奖”等22个专项奖,鼓励记者采写深入基层的报道;四川华西都市报规定新入职人员上岗前要到联系点驻点实习,实习情况作为转正上岗的必要条件。(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