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开局亮点·十二五规划实施(八)

    吉林:吸一口空气,“文化”满腔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8日 01版)
    吉林省群众文艺春节晚会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的马头琴齐奏本报特约记者 任爽摄

        “大年初一就能在农家书屋里借到书,群众艺术馆排演的节目丝毫不逊色于专业院团;正月里,书店、图书馆里的读者比商场、超市里的人都多……”今年春节,在新西兰留学的贾梦江回到吉林,他做梦也没想到家乡的群众文化发展得这么快,“仿佛连空气里都充满了‘文化分子’”。

        吉林省文化厅厅长林君说:“近年,吉林省群众文化发展渐入佳境,无论农村的田间地头,还是城市的社区场馆,群众文化活动都进入了空前活跃时期。吉林省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下移、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下沉的同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地实现。”

        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大年初九,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于家村里,赶集、访友的村民远没有到农家书屋的多。养殖大户李常宝刚在书屋里“淘”到实用的养殖技术,又忙着给儿子查找教辅书籍。

        从2009年至2011年,农家书屋工程连续三年被吉林省政府列为民生实事。如今,全省9365个行政村全部拥有农家书屋,在全国率先实现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为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作用,把农民吸引到农家书屋中来,在2011年夏冬两个农闲时节,吉林省启动了以“农闲时节话读书,学习知识树新风”为主题的两个“读书交流月”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又以“农闲时节话读书,科技致富添力量”为主题,请专家进屯入户进行读书辅导。

        吉林省在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上也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省624个乡镇实现了综合文化站覆盖,共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048个。在这些文化大院里,共有秧歌队3241个、小剧团499个、手工艺制作198家。其中,不乏以剪纸、二人转、延边朝鲜族歌舞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民俗特色大院。

        居民家就在文化圈里

        在吉林省四平市北门街西关社区,年过七十的郭桂兰每周六、周日下午都要和社区京剧戏曲协会的20多名会员唱上几出戏。

        如今在吉林省,像这样让市民“玩有所玩,学有所学”的社区有很多。据林君介绍,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共建成城市社区文化中心27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549个;各级公共图书馆65个、文化(艺术)馆77个,影院35座。

        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文化惠民工程也在不断扩展。“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整合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资源,成立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截至2011年,全省已有39个图书馆加盟,印制和发放通借卡5万余张。2011年9月,吉林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在吉林省的广大读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浏览吉林省数字图书馆的海量信息。

        草根艺术成“大气候”

        “你再帮我看看裙子后面弄皱了没?”1月17日,在吉林省电视台演播厅外,57岁的张清荣和队友身着废弃生活用品制作的“盛装”,紧张地等待上场。这群来自辽源市群众艺术馆老年艺术团的队员,以节能和环保为主题,精心准备了一场模特秀。

        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李玮说,这场吉林省群众文艺春节晚会中的14个节目、近200名表演者,全部来自省内的群众艺术馆、曲艺馆和民营院团的群众文化活动队。

        在农村文化大院,群众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说身边事、唱家乡人,深受欢迎。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民俗文化大院表演的“鹤舞”、“象帽舞”等颇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成为当地的艺术精品;德惠市达家沟镇后窑屯文化大院表演唱“四大妈夸新农村”,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蛟河市松江镇插树岭村文化大院依托当地民俗风情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上千名游客。

        基层故事

        “小街道”登上“大舞台”

        “表情再高兴点,动作再到位点。”吉林省延吉市河南街道办事处的文化活动室里,象帽舞队的队员们正在街道文化站站长韩相日指导下,加紧练习。就是这支“不起眼儿”的街道舞蹈队,登上了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中国达人秀”和“向幸福出发”等大舞台。

        出生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的韩相日,从小喜欢象帽舞,后来成了汪清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2002年,他来到这个文化站,一干就是10年。

        韩相日主要负责辖区内群众的文体活动。他带领居民们组建了秧歌队、合唱队、健美队和象帽舞队。在他耐心辅导下,参加文化活动的群众从几个人、几十个人,发展到百十来人。

        10年来,这个普通的基层街道文化站排演的“四物乐”、“象帽舞”和健美操等节目,参加过国家、省、州、市级演出逾百场,并多次在全国获奖。“除了荣誉,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越来越多的帮助与支持。”韩相日说:“参与的群众多了,参加的比赛多了,服装和道具就显得紧张了。许多群众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地帮我们整理、清洗、缝制服装,制作演出道具,甚至有些群众还为街道的文化生活贴钱,这让我心里很感动。”

        (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