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蒋英因病离世,走完她92岁的人生旅程。
蒋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我国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女儿,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足以掩盖蒋英的光芒——她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桃李满天下
1955年,蒋英随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开始了声乐教育事业。起初她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和独唱演员,后来长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教授。
2009年9月5日,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这是六位门生献给90岁蒋英老师的祝寿音乐会。那一晚,蒋英穿着宝蓝色的中式礼服,神采奕奕地说,她教的学生现在已经是老师了,有一天,如果学生的学生也同台演出,那才让人兴奋呢。
蒋英一生所系,是她的声乐艺术;一生所念,是她的学生后辈。人们熟知的歌唱家吴雁泽、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姜咏、杨光等,都是她的真传弟子;还有许许多多年轻一代歌唱家如王海涛、刘威、高鹏、杨楠等,也都得到她的悉心指教。
蒋英的音乐之路是从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开始的,1947年28岁时,她就在上海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二战爆发后,她辗转于柏林、慕尼黑,最后到达瑞士继续研习音乐。
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回来的她没带什么值钱的东西,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台钢丝录音机,被她带到单位用于教学。她撰写的《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翻译的《肖邦传》、《舒曼传》等,一直是学校的教材。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至今记得蒋老师给她上的第一课:“真把我震住了,她往钢琴前一坐,腰板笔直,风度优雅,和弦弹下去,每个音都带着情感。她当时已经72岁了。”
赵登营说,蒋英在欧洲声乐作品方面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大师,但她从不以大师自居,总是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学习世界上声乐艺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她让自己的学生从国外带给她各种有声资料,进行研究和感受。她的教学方法是辩证的、立体的、可触摸的,就像中医整体调理一样,尽量避免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顾此失彼现象。
蒋英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从中央音乐学院退休了,但她从未停止教学。她所教过的学生,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几个,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登门求教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作为受益最多的学生,赵登营从1992年起七八年间每周六上午到她家上课,学生风雨无阻,老师也不要分文报酬。“她希望把最精华最有用的东西教给我,然后我再教给下一辈学生。”
“蒋英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爱国者,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人格高尚的教师。她对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歌剧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这样评价蒋英。
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
蒋英,钱学森,一个是“欧洲艺术歌曲权威”,一个是“中国航天之父”,他们相互影响、相濡以沫六十二载,堪称科学与艺术联姻的典范。
钱学森生前多次提到妻子蒋英对自己的科学事业的帮助:“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其中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了这些熏陶,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1999年,在蒋英执教40周年研讨会上,88岁的钱学森写了书面发言,让女儿代为宣读。他这样写道:“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钱学森著有《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一书,是蒋英给它定的英译名。每当蒋英登台演出,大科学家钱学森都在座。钱学森是蒋英忠实的听众,也是她的私人评论家。
蒋英对于科学家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无时不在,以至有人说蒋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幕后功臣”。当钱学森开始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忙碌时,经常“失踪”数月,蒋英毫无怨言,教学之余承担起全部家务。她曾连续几个月劳累,亲自组织、指导了大型音乐会——《星光灿烂》,歌颂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高山,那么蒋英就是高山上潺潺的流水。高山流水,相知相伴,他们用一生演绎了一曲和谐的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
为人谦和的长者
“系出名门,才貌双绝,学贯中西,一代名媛”,是人们对蒋英的评价。但生活中的蒋英,更多的是一位待人谦和、平易近人的长者。
蒋英晚年,被严重的头痛病困扰,严重时像有一个铁箍套在头上,据儿子钱永刚说,每次给学生上完课,母亲就得在床上躺三天才能恢复过来!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拒绝过求教的后学。她对人热情周到,学生到家上课,从来是备好茶点相待;而对自己,则是俭朴有加。她穿的,都是几十年的旧衣服。有一次赵登营看见老师袜子上有个东西,他想过去帮她拿下来,近看才知是袜子破了洞,补起来了。
“蒋老师为人非常谦和,待人热心诚恳,非常值得尊敬和钦佩。”王次炤院长回忆起1984年的一件小事。当时年轻的王次炤要写一篇关于歌剧艺术的文章,有些问题把握不好,辗转找到了蒋英,她非常耐心地讲解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又帮他找了很多资料。
赵登营庆幸今生能成为蒋英的学生,既从她那里学到音乐的精髓,又得到人格上的教益。他说:“蒋老师是一个纯粹的人,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一心想的都是怎么教好学生,怎么让祖国的音乐事业多出人才。”
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咏叹调“我要生活在美梦中”,是蒋英生前非常喜欢的音乐作品,其中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她一生的追求。
(本报北京2月7日电 本报记者 方 莉 单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