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4日 星期六

    开局亮点·十二五规划实施(四)

    拐点出现 “孔雀”也爱“中西”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4日   01 版)
    80后女大学生“村官”利用村会议室给“留守儿童”们义务上英语课。
    朱芸锋/CFP

        高校毕业生作为青年就业的主体,一直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凸显。2011年,面对全国普通高校660万毕业生的就业大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狠抓落实,以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全力推动,圆满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毕业生引导工作实现新突破

        2011年,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东部地区。这个“首次”所意味的拐点,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就业市场一直困于“孔雀东南飞”的格局,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从2003年以来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5次大规模调查,该校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岳昌君说:“大多数人期望向东部地区、大城市、国有单位、垄断行业和新兴服务业流动。以2010年高校毕业生流动为例,京津沪地区净流入126683人,东部地区(不含京津沪)净流入153815人。中部地区净流出240013人,西部地区净流出40375人。”

        然而,2011年,就业“向上向东”、“有业不就”等结构性就业难题出现了拐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介绍,2011年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教育部会同并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和‘西部计划’中央项目和多个地方基层项目,共招募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其中90%以上到了中西部地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创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在“创业带动就业”理念的推动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

        “现在的大学生真幸福,自主创业也会得到国家、学校给的那么多政策支持!”现在某工程单位任经理的一位78级老大学生对记者说。

        从国家政策层面讲,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出台了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减税、贷款新政,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另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

        从各高校层面讲,以南京大学为例,他们实施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将创业扶持融入市场机制,对创业大学生在资金筹集、市场渠道、品牌拓展等方面进行扶持,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甚至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市场扶持,帮助创业学生顺利度过早期成长期……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科技司统计,2011年设立了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各地各高校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大赛、讲座等活动1.4万余场,参加学生达365万余人次,共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00余个,2011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17万余人,同比增长56%。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始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

        在江苏,江苏省教育厅实施了“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使1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得到系统、免费培训。各高校以重点培训、重点推荐、经济扶持等措施,确保帮扶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

        在江西,“双困”毕业生的求职进展是省级就业部门、各高校、各院系的关注重点,2011年他们的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吉林,吉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先后投入3400多万元为双困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对他们给予“专门建档、跟踪服务、单独指导、重点推荐、尽力资助”的服务。据了解,接受帮扶培训的困难学生,就业率高出同期未参加培训学生9个百分点。

        中国海洋大学对“双困”毕业生一方面“授人以鱼”,为每位困难学生发放500元的求职补贴,同时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助学贷款代偿。另一方面“授人以渔”,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择业就业问题。

        总之,各地各高校贯彻中央要求,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群体,摸清底数,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广泛开展就业送岗活动,在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倾斜;很多高校还制定了求职补贴政策,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有效缓解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报记者 王庆环)

        基层故事

        这个岗位忙得很

        “早上泡了一杯茶,快下班了还没喝上一口。”在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如皋港区)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姜宇正在忙着汇总年度考核细则,“和各个部门沟通,光电话就打了近百个。”姜宇是中国农业大学2011届毕业生,在单位还是个新人。

        毕竟年轻,忙一天也不觉口渴,但年轻还不是主要原因,“我们这里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一切是那么火热,那么有激情,让人不由自主投入其中。”

        姜宇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学校很重视我们的就业,提供各种就业服务。我当时通过学校就业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和好几个单位预签了协议,有深圳的一所研究院,还有北京的一家农业集团公司。”不过,她最终选择了到基层工作,通过江苏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来到长江镇(如皋港区)管委会。“农大有一句话,叫‘入主流、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加上我家乡就在如皋,说是下基层,其实也是回家。” 

        现在,姜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8点半赶到单位,每周4个晚上20点半下班,两个晚上17点半下班,就这样,很多工作还要带到家里熬夜完成。“我们这里实行的是‘5+2’‘白+黑’工作制,哈哈,就是全面加班,忙得没有周末,没有早晚。”姜宇对记者说。

        告别北京,姜宇有一点不舍,“不过,我不后悔。毕业前,我没觉出基层工作的意义重大,现在到基层了,觉得对社会的认识加深了许多,对个人成长也很有意义,江苏的各级组织部门和单位领导都很关心我的成长。现在我在镇一级工作,我还想到村一级去工作一段时间,在火热的基层,要做、可做的事,真的很多很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