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
大年初七,新疆乌鲁木齐市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烟花爆竹声中。记者与新疆大学博士后海英夫妻敲开了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那木吉拉老师的家门。
身穿蒙古族传统服装的那木吉拉老师微笑着站在客厅里迎接我们的到来。海英进门就蹲下身子,将右肩伸向那木吉拉老师,这是蒙古族的一种礼节,是小辈向长辈表达敬意的方式。
坐在那木吉拉老师那间不大的客厅里,这位民俗专家告诉记者许多蒙古族过春节的习俗。
蒙古族把春节叫“查干萨日”,汉语意是“白月”。蒙古族的春节很隆重,分送旧和迎新两部分,春节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食品、衣着、祭祀用的供物,打扫卫生。年三十在长辈带领下全家人向佛行礼,年夜饭全家人一起吃手抓羊肉和饺子。从初一开始,晚辈必须一一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要给来拜年的晚辈送礼。
正说着,那木吉拉老师的爱人、新疆职业大学的乔老师端着羊肉和饺子走进了客厅,“今天是初七,要吃饺子。”快人快语的乔老师笑着向我们说。那木吉拉老师笑着补充:“现在蒙古族许多习俗都学习借鉴了其他民族,这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丰富。”
吃饭就要喝酒,蒙古族喝酒可真是大有讲究。只见那木吉拉老师拿出一只银碗,擦净、斟满,双手端给了我。到给海英端上酒时,海英把手上的酒又送给了那木吉拉老师。那木吉拉老师将酒碗放在自己嘴边象征性地喝一下后,再端给海英。一问才知,这也是蒙古族一种礼节,是对主人家的一种尊重。此后,那木吉拉老师再给我敬酒时,我也学会了这种礼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说着、吃着,门铃响了起来。原来那木吉拉老师和乔老师从小一起长大的萦苏尔一家来拜年了。还是那套礼节,双方寒暄坐下后,乔老师又端出了羊肉和饺子。
唱歌是蒙古族节庆喝酒时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几杯酒后,那木吉拉老师、乔老师站了起来,手捧蓝色的哈达,端着斟满酒的银碗,深情地唱起了蒙语民歌。优美的旋律、悠长的声调,让人仿佛置身草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青草。
蒙古长调、蒙古民歌、蒙古现代歌,不断在客厅里响起。主人和宾客都加入到这个歌舞的行列。一杯杯酒、一首首歌,让情更浓,让意更深。
那木吉拉老师深情地说:“许多人不理解蒙古人为什么爱唱歌,这是因为在蒙古人心里,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灵性的,都可以听到优美的歌声。”
虽然一句蒙语也没听懂,但看到他们投入的神情,听到他们优美的歌声,记者不禁如痴如醉,融入了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本报记者 王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