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3日 星期五

    政策解读

    让农业科技迸发活力

    ——权威人士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3日   02 版)

        2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哪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政策、新举措,对于提升农产品保障能力做出了哪些新部署,将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月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

        强生产保供给任务依然重大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斤的新纪录。

        “11424亿斤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去年中国的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陈锡文说,“这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然而,陈锡文分析说,农业受到市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影响,要保持稳定发展非常不容易。同时,中国农业的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非常少,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的耕地,还不到0.1公顷。“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刚刚超过50%,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耕地是靠天收成的。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了53.5%,可以说进步很大,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正是针对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的现实,中央反复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把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然把强生产保供给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三农’的支出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陈锡文说。

        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着眼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在多措并举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三是三性’的定位提法还是首次,为我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的政策依据。”陈锡文分析说,农业科技最主要的是体制和投入两方面的问题,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而不是把研究成果仅仅用于评职称和出版著作上。“在中国,研发资金投入占GDP的比重本身就比较低,农业的比重则更低,所以这次一号文件着眼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陈锡文分析,增加了投入,钱怎么用到刀刃上,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了体制和投入问题之后,农业技术的成果是要体现在地里面的,是要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运用的,因此还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能够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真正主人,这样才能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

        破解农业技术推广难题:

        做强“主力军”,做大“方面军”

        “网破、线断、人散”是目前地方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使“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40%左右,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

        “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唐仁健说,这主要体现在做强“主力军”和做大“方面军”两个方面。

        唐仁健分析说,做强“主力军”主要强调了条件改善和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上,也就是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覆盖讲的主要是投入财政资金,主要是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不足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主要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问题。”

        另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等。“这就意味着技术推广人员并不是端起铁饭碗,技术推广的效果和条件怎么样,不再像以前由主管部门说了算,需要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来考评。”唐仁健说。

        唐仁健分析,做大“方面军”,则是指对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的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在这方面,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

        应对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

        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明天谁来种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目前,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约有2亿5千万,其中1亿5千万是跨地区务工人员。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确实有‘留守’问题。”唐仁健分析,对于这一问题,今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措施来解决:

        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 

        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就特别强调这一点,提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此,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