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柳霞)“当代战略思维的形成,经历了五个方面的转变:在战略视野方面从战略到大战略;在战略结构方面从军事战略到发展战略;在战略模式方面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在战略机制方面从他组织到自组织;在战略优势方面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段培君强调,这“五个转变”标志着从传统战略思维向现代战略思维的转变,是今天重视战略思维的理论背景。
以这五个转变为基础,段培君认为,“战略思维是一个系统性的三维结构,即目标与手段的效用性结构,全局与局部的整体性结构,现在与未来的预见性和发展性结构。”“目标与手段的效用性结构以实践范畴为基础,扎根于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思维之中,是对其中的效用关系进行的评估和筹划,体现了战略思维的实践理性内涵。这种效用性结构在全局与局部关系上的整体性展开,和在现在与未来关系上预见性和发展性结构的展开,反映了战略思维在实践理性中的特殊性。”
段培君认为,从三维结构可以引出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即目标定位、目标与手段的协调、驾驭全局、战略预见和战略发展。他把战略预见的方法归纳为均衡方法、概率方法和复杂方法三种类型。针对今天的战略环境,段培君强调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发展理论、发展战略与发展机制的关系问题,即所谓发展模式的形成问题。其中,解决发展机制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二是政党与权力、政党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用战略思维认识战略主体的自身定位,已经具有根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