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2日 星期四

    西溪湿地:在开发与保护中找平衡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2日   06 版)
    图为西溪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豆娃/CFP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杭州西溪湿地推出的新春送福、新春大拜年、民俗表演、儿童趣味游戏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西溪湿地共吸引游客90553人。

        杭州西溪湿地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为一体,是我国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在我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

        然而,这一珍贵的遗产,却是在被不断蚕食、污染、濒临消失中经抢救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对西溪湿地颇有研究并出版多部专著的杭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周膺2月1日向记者介绍了西溪湿地形成的历史及保护过程。他说,西溪湿地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但自五代、宋以后逐渐人工化,至民国时开始衰落,不仅大面积缩减,而且功能大大退化。20世纪3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历史上最大时拥有600平方公里面积的这个湿地,被蚕食后仅存20多平方公里,即现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和睦水乡。房地产开发带来土地侵占和人口集聚破坏了湿地的自然循环系统,工农业特别是养殖业则带来了高污染。它差不多已成一潭污水,生命危在旦夕,濒临消失。

        城市化不能以牺牲城市生态为代价!为保住西溪湿地这个“城市之肾”,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西溪湿地实行抢救性保护,作出了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决策,一场保护湿地的战役打响了。

        这一抢救,不但使西溪湿地绝处逢生,还使它成为全国城市湿地保护的一个样板。

        周膺说,虽然西溪湿地已缩小到20多平方公里,但在世界城市中仍具有独特的地位,在一个城市中心能保留这样一个湿地非常罕见。西溪湿地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次生湿地,是目前全球大中城市中位于城市中心规模最大的湿地之一,上述两块面积总和约为20.8平方公里,其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11.5平方公里。2003年开始,西溪湿地保护工程启动,350万立方米历史形成的生活垃圾被运走;一直“以舟为马,以水为田,以桥为路,以岛为家”的2226户湿地居民全部外迁。西溪湿地保护一开始就确立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6大原则。三期工程共投入100多个亿,到2010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后的西溪湿地的生态循环有较大改善,植被恢复较快,植物由原来的221种增加到600多种,鸟类由89种增加到126种,湿地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保护;湿地水质得到了全面改善,空气得到进一步净化,整个湿地呈现出野、冷、幽、静的特质,一个集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于一身的湿地模式得以呈现。

        周膺说,在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得到了保护。西溪湿地范围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做到应保尽保,修旧如旧;烟水渔庄、秋雪庵等庵堂别墅得以恢复;西溪湿地的诗词文化、隐居文化、宗教文化、家族文化、生态文化有独立的个性和文化价值。目前对它的研究正在逐步成为一个系统。

        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这一探索后来被誉为“湿地公园保护的杭州模式”。这一模式在保护和利用中找到最佳平衡,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杭州开创的湿地保护和利用的“西溪模式”,对全国的湿地保护、建设、管理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2005年,西溪湿地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建设“国家湿地公园”首个试点,2009年7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又将西溪湿地正式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国际环保组织“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认为,西溪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是国内大中城市中唯一的城市湿地,走的是“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既不对生态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在经济上有所盈利,能够加大保护的投入。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大工程,已经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2006年7月,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考察西溪湿地后这样说。

        西溪湿地的成功保护意义重大: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生态保护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核心问题,而西溪湿地无疑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本报记者 叶 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