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2日 星期四

    无序课外辅导班,念的哪一套“教育经”?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02日   05 版)
    郝延鹏/CFP

        继保险、房地产之后,教育培训类广告已成为手机用户最常收到的又一类垃圾短信。课外辅导与培训机构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课外辅导的火爆,从早几年的北京等大城市,到二线城市,现在已经扩展到县级城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在很多县城,孩子们也上起了一对一辅导班。

        课外辅导与培训机构不归属于教育部门管辖,但其涉猎的范围却是教育,其产品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一旦一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辅导,他其实就进入了两个与教育有关的系统,一个是学校,一个是课外辅导机构,如果两个系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倒还好办,怕就怕两个系统各念各的“教育经”,学生在其中无所适从。而依目前形势看,恰恰是可怕的后一种——很多课外辅导机构念的完全是另外一套“教育经”。

        “考什么就学什么”

        当前,我国主流教育理念是改变应试教育的格局,实施素质教育,并由此展开了深化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以期改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的现状。

        然而,眼下课外辅导机构却仍是以“应试”为旗帜:“考什么就学什么!独家秘笈、独家试题、百状元推荐工具,一线名师课程体验!20%时间提高80%成绩……”“本着提分才是硬道理的教学理念,切身实际为每个学子排忧解难……”这是两条被频繁发送到手机上的短信中,“考什么就学什么”异常刺眼。

        “现在的课外辅导机构就是瞄准了家长希望孩子考高分的心理,去年一个寒假,我为孩子补习花了一万多元钱,其实也没什么效果。”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效果不好,却又不得不继续上课外辅导班,成为中小学生的生活常态。小罗今年上初一,回想小学四、五、六年级时,他每周要上3个数学辅导班,两个英语辅导班,周末两天,只能休息一个下午,平常上学的日子,也是放学后匆匆吃个快餐,就赶往课外班的课堂,往往晚上9点才能回家。他说,班里40个同学,有30多个都是这样“学习”。

        小罗所说的“学习”,其实也根本不成系统。这几周学习是为了“走进美妙数学花园”杯,另几周是为了“希望杯”数学竞赛,还有一些培训机构自己办的据说含金量很高的比赛,林林总总,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

        这样的“应试”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以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为例,12月底到次年3月,培训机构推出“名校签约考试”;3月到5月是“名校特长生考试”;5月到7月是“初中分班考试”;8月到10月是“准备期中考试”;11月到12月是“冲刺期末考试”;好不容易熬到了寒假,1月到2月,“期末考试查漏补缺,为新学期取得好成绩冲刺”。

        而这只是小升初学生,至于中考、高考学生,“应试经”就念得更邪乎了。

        “提前学习”惹的祸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也适当地调整了教材难度,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但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却始终降不下来,始作俑者则是“提前学习”。

        幼儿园学习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低年级学习高年级课程,小学高年级学习初中课程或是更高的课程。学生小罗的妈妈告诉记者:“小升初时,我想找几套中考英语题给孩子练习一下,一位也是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对我说,你们才练到中考级别呀,我女儿高考题都做了好几套了。”

        当然,“提前学习”肯定是不允许在学校里搞的,目前除了个别中学少儿班的超常教育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也正是这些规定保证了孩子们能够按照教育规律接受教育。

        但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强烈愿望,却让课外辅导机构找到了盈利点,催生出愈加“疯狂”的“提前学习”。与此同时,“提前学习”使更多之前无此意识的家长以“不参加就会吃亏”的心理参与其中,使雪球越滚越大,在集体无意识中,凭空为孩子增加出更多的学习负担。

        课外辅导机构和家长共同念出的这一出“提前学习经”,真是苦了孩子,也苦了教育。

        苦了学生。“一二年级大学生普遍处在极度的倦怠之中,这本是一生中最具创造力的年龄,却看着他们这样度过,真是心痛!”在大学里采访,听到教授发此议论,已不是一回两回。提前学习、过度学习,让孩子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激情,拔苗助长,损害的不只是个人的利益,更是国家的前途。

        苦了教育。“现在的英语课真是没法教了。都是北京的孩子,都是初一,有的小学课本的内容掌握到八九成,有的却已经学到新概念第三册了。这样的课堂,怎么进行有效教学?”一位初中英语老师说。“很多初一学生,基本的字词写不对,作文中白字错字很多,却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岳阳楼记》、《爱莲说》。”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苦笑着说。

        “以前都是学习不太好的孩子找老师补补课,现在是学习好的孩子也要去补课。”一位家长的无奈,道出了“提前学习”制造出的又一奇景:全体学生都补课。

        有偿家教伤害了谁

        虽然是课外辅导机构,招徕生源打的却是“一线在职教师”的牌子。令人困惑的是,与此同时,这几年各地教育部门却在三令五申地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温馨提示:提前做好寒假辅导计划,期末考试后报名学生数量大增,市重点老师时间段紧张,价格上浮,请提前预定……”

        “冲刺期中!中小学名师1对1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学习计划,掌握考试必考点,单科提高30分—90分,不满意,不计费,保障效果……”

        “足不出户,找最优秀一线教师,教师登门授课。教师家教平台提供市、区一线在职教师,名校大学生家教服务……”

        这三条短信透露的信息是,一线在职老师任何时间都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甚至还可以登门授课。唯一与在学校有区别的是:收费。

        课外辅导机构与部分在职教师因利益而裹挟在一起,所念的这套“经”,真正伤害到了教育的根本。

        试想,一个天真的孩子,恰恰听家长说,或是听新闻报道,老师不能有偿家教,结果,却在课外辅导机构见到自己的老师。更有甚者,老师在学校课堂上不把知识讲透,让学生课后报自己的辅导班再讲透。如此这般下去,孩子的心中会碎掉什么?

        再说“考试”,一个小升初的孩子,听到的是小升初不得以考试录取,实际中却天天“转战”于各种考场为各种考试备考。如此这般下去,孩子的心中又会碎掉什么?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当我们不断反思国人素质时,也让我们仔细想想以上两件可能算小的事,破坏了孩子心中的什么?

        课外辅导机构会抱怨,正是学校还存在考试,而且越考越难,我们才会应家长和学生之需。学校也会抱怨,正是课外辅导机构不断给学生加码学习、提前学习,导致学校无法正常教学,考试不难一些就无法鉴别学生学习程度……

        是啊,不知道课外辅导机构和学校究竟谁“绑架”了谁。当此情形下,似乎也只能任由两者各念各的教育经。只是,也该为孩子们说上一句话了:是谁“绑架”了孩子?(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