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30日 星期一

    “踏破铁鞋”纳四海英才

    ——厦门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启示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30日   06 版)

        又是新一年,回顾2011年,厦门理工学院的师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不但迎来厦门理工大学30周年校庆,还成立福建省首个教师发展中心。像这样的教师发展中心是许多国外名校教师培训、研讨、职业规划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标准配置”。

        “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只是厦门理工升格打造“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的有效举措之一。作为一所“专升本”地方高校,厦门理工从升本之初就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把促进教师发展列入提升办学质量重要内容。近年来,厦门理工更致力于结合自身办学定位,针对升格后师资问题探索一条专升本高校师资升格之路。

        不拘一格用人才

        若问厦门理工人,自2004年“升本”后厦门理工学院最可喜的变化是什么?理工人一定会骄傲地告诉你,是师资队伍的变化。这支队伍伴随着理工学院的更名和升格本科,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0余人发展到目前100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黄国和教授在内的大批教授、优秀海归、博士等优秀高端人才。

        为了引来“优秀人才”,厦门理工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教师特聘岗位津贴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对各级各类人才在教学、科研、生活上给予优惠政策。“我被理工学院这种氛围感染了,就像站在春天的田园上,让人不由得一下子跃到地里劳作”,选择厦门理工完成职业梦想,毕业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肖雪芳博士颇为自豪。跟她一起选择“东南飞”栖在厦门理工的“凤凰”不只一个。如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原日本水软技术研究所董事朱木兰教师,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原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阮德信……

        但是,单个引进人才一时难以满足学校对人才的渴求,于是,厦门理工便积极从其他重点大学、企业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目前,该校已经先后引进精密智能数控加工技术和设备科研团队、材料表面处理与加工科研团队、环境科研与工程技术团队等。这些优秀的科研队伍成为了厦门理工雄厚科研实力的有力保障。

        此外,厦门理工还独具一格树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每年新进教师中至少有15%从企业或其他高校柔性聘用。对于这些各行各业的专家与行家,该校采取客座、兼职等形式不拘一格用人才。

        “老凤凰”细心托起“明日之星”

        “上课不能玩手机,看到学生打瞌睡要及时提醒。”每年开学之初厦门理工学院都会举行新任外籍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受学生喜爱的资深教师担任“入职导师”,提高外籍任课教师的整体水平。

        年轻教师决定着四年后学生质量和十年后高校科研实力,基于这个深刻的认识,厦门理工集“英才”之力培养新人。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年轻教师几乎都得到具备副教授职称,有一年以上在厦门理工学院的工作经历的资深“老凤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他们不但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指导,还定期开展新老教师关于教学和教师成长的沙龙活动,使青年教师在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

        在“老凤凰”精心呵护下,厦门理工不少教师新锐“破卵”而出,不少青年教师初上讲台就获得好评如潮。在科研上,他们也不含糊。该校刚成立不久的空间信息科学与工程系里,三位年轻教师就一口气拿下“基于空间格局分析的旅游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厦门环东海域悬浮泥沙的遥感研究”和“厦门城市扩展的遥感研究”三个厦门市科技项目,成为厦门理工教师科研队伍的“明日之星”、“希望之星”。

        师德师风唱响永恒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因此,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成为“百年树人”大计中最关键的因素。这也成为了厦门理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该校紧锣密鼓开展系列“名师讲堂”活动,利用名师效应为广大教师树立优秀的榜样;厦门理工学院还将师德师风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教师岗前培训的师德专题到职务聘任、升职升级、评奖评优、出国进修、录用新教师等工作中,均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同时,该校广泛开展师德建设工程,建立校领导听课制、班级导师制、督导团跟班制、教职工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据统计,近年来该校就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称号,1人成为国际级教学名师,8人成为福建省级教学名师。

        端正的师德师风,最受益的是学生,这也是一代又一代的理工学子对这所学校眷念不舍的重要原因。(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唐红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