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节晚会,已成为当下国人过年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除了每年的央视“春晚”,还有各种地方台主办的“春晚”以及这两年流行起来的“网络春晚”。不同类型的“春晚”,在带给观众欢乐的同时,往往也引来一些争议,如一些观众就批评现在的“春晚”,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靠小品歌舞打天下,亮点实在不多。不过,今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办的“少儿春晚”——《龙子龙孙贺新春》,却于同质中做出了特色,为纷繁的春节大联欢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国现有3.67亿少年儿童,相对于忙碌的成人而言,孩子们更需要自己的“春晚”来丰富假期生活。但孩子又和成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这决定了很多以成人为主要受众对象的“春晚”并不适合孩子观看。所以,央视少儿频道为数亿孩子举办专场“春晚”显得尤为必要。然而,晚会的举办者毕竟是成年人,他们能否用孩子们的思维编排节目,能否使节目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既是这台晚会的难点,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少儿的朋友是少儿,孩子的伙伴是孩子,同龄人之间最容易交流。回顾整场央视少儿“春晚”,我们发现不管是舞台上,还是舞台下,主角全是孩子。整场晚会17个大节目的表演者中,除了央视少儿频道的几个节目主持人以及“泡泡达人”金大焕和“气球达人”李圣堂为成年人,其他的都是几岁到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年龄最小的邓鸣璐甚至只有3岁。年幼的孩子们,在舞台上或歌、或舞、或蹦、或跳,没有束缚,没有压力,完全把这场晚会的舞台当作了与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场地。正如5岁的表演者邓鸣贺回答记者时所说,自己一点都不紧张。台上的孩子们放松地表演,台下的孩子们尽情地欢笑成为少儿“春晚”的独特景观。
而让孩子成为整台晚会的主角正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尊重少儿”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玩耍是少儿的天性,在孩子的眼睛里,没有艺术水平的高低,没有雅与俗的区别,他们要的是好听、好看、好玩。正因为此,我们看到孩子们平时玩的拼魔方、转笔、飞叠杯、吹泡泡、吹气球这些在成人看来算不上什么文艺节目的游戏在主创们的精心策划下登上了这台晚会的舞台。实际上,这些游戏不仅好玩,而且对于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大有裨益,这也和少儿频道“支持少年儿童发掘自身潜能”的理念一脉相承。
让舞台下的孩子们尽情地参与到节目互动中来,是这台央视少儿“春晚”的又一特色。不管是“气球达人”李圣堂的气球魔法表演,还是“泡泡达人”金大焕的泡泡魔法施展,抑或是“新年空气吉祥炮”表演以及喂孩子们吃饺子,都是跟台下的孩子们一起完成的。每次需要互动的时候,台下的孩子们一股脑地往舞台上涌去,足见孩子们对节目的喜欢程度。在互动与参与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仅一起完成了一次次快乐地体验,也深化了对真与美的认知。
孩子们需要尊重,当然也需要教育引导。央视少儿“春晚”把“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理念也很好地融合到了晚会节目之中。儿童剧片段《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颠覆了恐龙造型的冷酷形象,充满童趣,用史前恐龙感人的父子亲情,表现了深沉的“父爱”,孩子们被欢乐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也被其中暖人的情感深深感动。同时,“恐龙式教育”也在教育孩子们如何识别危险。而《经典动画片歌曲串烧》则把喜羊羊、小邋遢、黑猫警长、葫芦娃、摩尔等众多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卡通形象一起搬到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在重温经典故事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些动画片中所倡导的“真善美”主题的认识。此外,科学秀“新年空气吉祥炮”等节目则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思维思考各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孩子们在享受欢乐的同时,或许心底已经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当今的家庭,早已不像过去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特别是在电视节目收视方面,遥控器的控制权已经被很多孩子所掌握。除夕之夜,央视少儿频道大胆推出少儿“春晚”,应该说准确把握了当前电视收视的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创新精神值得称道。显然,今年央视少儿频道的少儿“春晚”赢得了广大少儿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由此建构了孩子们对少儿“春晚”的期待感。我们也期待央视少儿频道明年的少儿“春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