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梁捷)同样是轮胎,备胎小了一圈,有的备胎与原轮胎直径相同,而宽度较窄,有的材质也与常用胎存在很大差异,“大脚穿小鞋”的备胎,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安全?近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与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共同努力保障备胎有备无患——汽车备胎消费安全大家谈”活动中,与会专家指出,非全尺寸备胎,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据重庆市消保委开展的家用汽车备胎配置情况的调查显示,不同品牌汽车的备胎配置情况各不相同,部分汽车备胎尺寸、材质与常用胎存在很大差异,而许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汽车销售中经销商未向消费者履行法定的商品和服务告知义务,提醒责任缺失;消费者对备胎使用安全性的认知度亟待提高。
中消协和重庆市消保委呼吁全社会关注汽车备胎的安全性;经营者应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主动向消费者详细说明备件的相关情况,尤其对与标准配置不一致的备胎情况及使用方法,应当面提示消费者;汽车厂商应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使用环境,提高备胎配备标准,统一配备全尺寸备胎;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备胎配置规格标准;汽车经营者应积极普及汽车安全消费知识。
与会专家指出,非全尺寸备胎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鲜见,但中国的道路状况、汽车维修网点的密集程度不同于西方,使用小尺寸备胎会影响到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汽车生产企业应认真应对备胎问题,尽快统一配备材质与常用胎一致的全尺寸备胎;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完善备胎相关的生产和使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