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创新模式

    ——各界人士论述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3日 07版)
    戴冰 摄

        编者按

        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公共文明协调指导小组日前在京举办了“纪念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十周年各界人士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学术理论界、政府管理部门、新闻界、文化界以及道德模范、市民代表等各界人士参加,围绕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十年来的发展,总结成果经验,论述价值内涵,展望前景未来。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公共文明引导

        从观念到行动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 徐惟诚

        北京市开展的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做的好像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就是上车要排队,要守秩序,注意红绿灯等等,但是它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它符合了整个社会人群的认识规律,就是使观念变成行动,变成实践,逐渐内化、固化,成为习惯。

        为什么十年做这样一件事情能够取得成功呢?第一,这些事情是符合人们利益的,就是文明的行为对大家都有利。第二是符合人们的愿望。我们倡导文明行动,有文明的举止,是整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愿意做的。大量的外来人口本身也有一个愿望,希望尽快地融入这个城市,也需要举止文明。第三,门槛很低。不是要求很高的标准,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不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这样的行为就比较容易得到成功。我认为在精神文明的引导当中,这应该是一条基本的经验。有更多的人能进入这个文明的行列,进来了之后,他就有可能再逐步地向前发展。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很高,那就不容易取得成功。第四,每一次的引导,都是一种集中的引导。到处都是这样做,就容易形成风气。全市到处都做,不光是我做,别人也做,这样的行为就容易行得通,阻力就少。第五,要持之以恒。现在已经做了十年了,如果只是出动一批人,搞一个运动,一哄过去了,反而人们会失去信心。现在北京市每年每月都有排队日,每天有人引导,人们就逐渐觉得这就是正常的生活秩序了。第六,门槛低,意义大。虽然只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这是向文明前进了一大步,是向作为文明人前进了一大步。第七,是柔性引导。没有硬性的强制,不发生冲突,只讲道理,只做引导。这样的行动很值得持续下去,很值得进一步发展,拓展到公共文明的许多领域里。

        构建通向

        精神文明的桥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陈  瑛

        首先,公共文明引导活动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创举,着手处看起来很具体、很细微,但是从细微处见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了实处。这是构架起一座桥梁,把人民群众内心里的意愿,盼望秩序与和谐的愿望,通向真正实现了社会公共文明秩序的建立之间的桥梁。公共文明引导活动取得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秩序确实是好了,环境干净了,马路顺畅了,出门让路,排队成风,减少了无谓的矛盾和纠纷,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二是建立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员队伍。一支队伍,一支充满朝气,愿意为人民服务,能够引导公共文明建设的基本队伍已经建立了起来。三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积累了如何进行文明引导,如何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经验。

        第二,文明引导活动架起了桥梁,实现了三个沟通:一是沟通了领导和群众的联系。通过公共文明引导活动,领导的意图变成了群众的实践,两者真正地结合起来了。二是把理想观念和实践结合起来了。三是把看似空洞抽象的说教教育同必要的制度、纪律,管理、规范沟通了,实现了内在的觉悟与外在的约束的统一。

        第三,今后要在许多方面,都要寻找和构建更多的这样的桥梁。用这一座座桥梁,把我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价值观念,深入、细致、具体地落实下去,没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不经历艰难困苦,不付出汗水血液,一切都会是空谈。

        文明建设的

        “北京经验”

        清华大学教授 万俊人

        十年来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乃至整个北京市的公共文明建设取得很大、很难得的成就,我以为最成功的一个条件就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点非常关键。北京市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投入,对一个城市无形文明建设或精神文化的投入,在全国都是很少有的,对理论学术的重视,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自觉和支持,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个很重要的成功要素,可以叫做“北京经验”。那就是北京市的政界、学界和社会公共界能够齐心协力,联体运作管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建设管理上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之间、政府与市民社会之间、学界与政界之间、学者与市民之间等等,都建立起了非常坚实、有效的桥梁。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我们党的一种社会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如何把一种宣传,即一种政治思想和道德文化理念变为普通民众的实际行动,北京市最充分地实现了精神文明办作为中介桥梁的作用,把这个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很了不起。

        第三个成功经验,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明建设不仅“硬件”一流,而且“软件”、特别是理念也是一流的。“三个奥运”的理念在全世界都能够达到高度的认可,公共社会的认同度高,实现起来就有社会基础。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十周年,创造了一流的成绩,与一流的硬件、一流的理念相配,一流的操作同一流的市民素质直接相关。

        文明引导的

        道德示范效应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孙春晨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举措,是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十年来,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已经显现出了重要的道德示范效应。

        一、公共生活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北京的公共生活文明秩序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与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是分不开的。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较难改变的,尤其是在公共生活领域,过去人们习惯了无秩序、无规则的行为方式,而遵守公共生活行为规则的自觉性往往不可能自发产生,这就需要对人们的行为予以引导。十年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过程已经证明,文明引导是建设良好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环节。

        二、市民行为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我们看到的公共生活秩序的有效改善,正是市民行为文明整体提升的一个具体表现。虽然每个市民的文明行为只是支撑优良公共生活秩序的一个微小力量,但众多微小力量的聚合,就能形成浩瀚的文明海洋。

        三、对全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现在全国各地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就借鉴北京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成功经验,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文明引导行动,成为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在全国推广的典型代表。北京在公共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对全国起到了应有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已成为被全国各地认同并积极实施的一种道德实践的方式。

        创新社会管理

        的成功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葛晨虹

        北京市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是个新事物,在北京奥运筹备过程中,在人文北京的建设中是一个创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成果。在公共文明建设中,这种化管理为引导的做法非常有意义,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建设思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也应该是今后我们工作的一种思路,城市管理应该在调动市民自律性方面多做文章。

        如何进一步去加强公共文明引导?

        首先,公共文明建设要在舆论引导方面做文章。城市人的文明习惯和城市营造的文明氛围息息相关,北京的公共文明按照更高要求来看,舆论引导或社会宣传解释的力度还应有更多加强。

        其次,抓公众明星的引导。要善于借用明星拥有的社会影响力资源。明星名人正面的尤其是公德素质的言传身教,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示范引导作用。

        再其次,应该抓志愿者和身边榜样的引导。身边的榜样更有传递感染道德的力量,对引导大众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抓“小手拉大手”的引导,他们的说服效果有时候可能比成人更有说服力,做引导员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过程。

        最后,要注重硬管理的引导。软硬兼施文明引导效果才会更好。人们社会公共行为是否文明,许多时候存在一种博弈的过程,如果社会管理严一点,人们的行为会更自觉一点。现在抓交通堵塞和酒驾等专项治理,交通秩序方面大有好转,人在遵守交规方面的意识也明显提高了。社会有许多规则,但没有人严格管理执行的话,规则秩序就会流于失范,所以要大力抓规则的“执行力”,公共文明建设在抓引导的时候,应当软硬兼用。

        公共文明实践

        需发展社会经济

        北京市管理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马仲良

        第一,公共文明建设需要引导。北京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十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引导”,这两个字有深刻的价值。北京市的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体现了公共文明建设的深刻规律性,首先从领导上有保证,建立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形成市区街(乡)三级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保证了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持续进行。二是有队伍,制定管理制度,使公共文明引导员的招募录用、岗位补贴、服务管理、服务绩效考核,各方面实现规范、有序、科学、高效,促进队伍建设走上正规化。

        第二,公共文明引导行动需要发展社会经济。公共文明引导队伍大有研究之处,它是从“4050”人员、退休人员中还有工作能力的人中间产生的,他们年龄大了,在市场经济里就业没有优势,但还有热情,还有能力,愿意为社会做贡献,愿意增加收入,恰巧公共文明队伍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解决了社会需要的问题。中国有很多的弱势群体,要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实现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要求,因此公共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第三,公共文明引导行动要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北京市文明引导行动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公共文明实践需要更强有力的价值观指导。建议要总结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十年经验,总结宣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经验,进一步加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研究,出版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文明行为

        养成的有效途径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淑芹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在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民道德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方面,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是涉及人群最广泛的一种全民道德教育与养成活动。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成效可以从三方面概括。

        一、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促进了“人文北京”的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许多良好的社会支撑系统,其中包括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对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推动。在很大程度上,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提升了北京市民的人文道德素质和北京的城市文明程度,从而促进了北京城市精神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是提升人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良好的道德行为是需要环境支撑的,而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就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为人们践行道德创设了良好的道德环境。尤其是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对社会成员不道德行为的修正更具直接的社会意义,因为对社会成员不文明行动的制止,就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和情景教育,从而有益于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三、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有助于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目前已形成的世界城市,绝不仅仅是其政治、经济、金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更在于其所具有的城市的良好人文精神。显然,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对于城市市民,尤其是新涌入城市的“新市民”的公共道德文明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身份转变,在根本上推动了世界城市的建设。

        完善首都社会管

        理格局大有作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 赵爱玲

        以首都10年来先后开展的文明乘车和“排队推动日”活动为代表的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开辟出公共文明建设的新领域,也成为把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工作模式与城市公共管理相结合,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创新模式。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发展和探索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积累社会管理经验的进程。以优秀引导员为骨干组建起来的公共文明引导应急服务队,能够满足市委市政府应急和应对重大活动任务之需,这表明这支队伍不仅是首都精神文明宣传的主力军,公共文明引导的专业队,也是一支能够承担城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职能的专业服务队,成为一支首都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他们以遍及全市的公交、地铁站台为主要平台,并延伸至重点交通路口、赛场、公园等领域;为市民开展文明乘车、义务咨询指路、处理应急情况、疏导高峰客流等,在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引导服务同时,帮助处理医疗急救、寻回走失家人和丢失物品、提示反扒防窃、清理站台小广告等,不仅体现了首都社会的人文关怀,展示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文明风度,也是不断提高首都社会管理水平、积累管理经验的创新之举。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可以在完善首都社会管理格局中更有作为,一方面,为首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厚实的群众基础,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这种发扬志愿服务和奉献精神的有益做法,为首都乃至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习惯养成,才有利于使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道德的价值

        在于行动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雁  翎

        在做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十周年晚会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文明引导员,到公交、地铁站台观察、体验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感触良多。

        一是巨大的变化。引导员带来的北京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每一位文明引导员用自己的行动,用他们所做的一件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影响着千千万万乘客,文明的种子,在小小站台,悄悄地扎根、发芽。

        二是不懈的坚持。文明办做的这件事情,是一件对北京市民文明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高最为重要的事情。就像一位引导员说过的那样,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直到不再需要引导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一种坚持,北京的文明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三是真正的扬弃。北京人热情、不拘小节,身上有许许多多文明的亮点。十年时间,文明引导员用自身的行动告诉每一个市民到底什么叫文明,什么叫不文明。法律可以定下来就这么执行,但是不道德行为却不可能在我们头脑中一声令下,全部删除。所以道德行为只能靠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步一步带来社会风貌的改变。

        四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段时间和引导员们谈了很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引导员这个岗位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职业,但是,所有的引导员都把它当作一件伟大的事业在做,这是我们感触最深的。

        应该看到,引导员们不是为道德而选择岗位,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枯燥的事做得有声有色,让我们真正地看到道德的价值在于行动,道德的精髓隐于平凡。

        (除署名外,图片来源于中国文明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