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舒兰市上营镇中营村盛鑫超市的牌匾下,一块写有“百姓说事点”并留有公示电话的牌子格外明显。走进超市里间屋,六七位村民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和信息员张友富唠嗑儿。
“俺在电视里看见好些农村都盖楼了,不知道咱们啥时候也能住上楼。”
“眼瞅就过年啦,村里是不是也整个晚会啥的,大伙也乐和乐和。”
“村头那家的牲口总往我家窜,和他家说了好几回,也不顶用。”
……
张友富从墙角的公示板边摘下记录本,逐条做起了记录。墙角下的小桌上还摆着几本《人民调解》杂志和法律书籍。
“如今,像盛鑫超市这样的‘百姓说事点’,在吉林省有9696个。”吉林省司法厅厅长王进义说,“在这些小小的说事点,老百姓通过‘唠家常’,把问题、矛盾和纠纷反映出来,再由信息员疏导或向上反映,这不仅使百姓的诉求得到解答,也让政府更加了解群众,同时密切了干群关系。”
挂上牌子让百姓说事儿
2010年末,吉林省舒兰市司法局朝阳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进村进行例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时值农闲,很多农户却家中无人。“我们发现很多村民‘扎堆’在小卖店里,一边闲聊、打牌,一边说着自己或邻居、亲友的烦心事儿。”舒兰市司法局副局长孙志富回忆说,“当时我们就想,何不在群众聚集的地方建一个说事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把心里话说出来?”
“说事点的牌子一挂上,来超市的人比平常多了不少,信息员一天来两遍,我也经常帮着记录。”盛鑫超市的老板娘于民说。舒兰“百姓说事点”一设立,就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信息员一进屋,总会被大伙围上。
信息员张友富说,虽然自己从1998年就开始担任村治保主任,工作任务与信息员基本一样,可工作实质和成效却有很大区别。“过去老百姓办事是‘老虎吃天——够不着边儿’,我们排查问题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现在我们可以为老百姓直接‘把脉’。”
2011年8月,吉林省司法厅在舒兰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舒兰经验。一时间,“百姓说事点”不仅建到了村屯和社区的小卖店、棋牌室、彩票站,也“流动”到了集贸市场和晨练点等百姓聚集的地方。室内说事点要求配备标识牌、公示板、记录本和法律图书角,外加一名经过选拔、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法律常识、受群众喜欢并热爱基层工作的信息员。室外说事点要求信息员携带记录本,挂牌上岗。
来了能人为大伙办事儿
“陈三哥,于大嫂,你俩看看,要是留出三米的路来,老王家这木头帐子就得顶墙了。”在舒兰市上营镇马鞍岭村二合屯,上营司法所所长陈广玉领着所里的科员和几名村民,在村民王大哥家西边房头商量着。在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里,陈所长一开口就冒出一串浓浓的哈气,写上几个字,手就冻得通红。
“这是个遗留问题,我需要所里的帮助。”马鞍岭村信息员卢财书告诉记者,2008年村民王大哥把房子盖在村道上,堵住了对面两户村民去食杂店和豆腐房的必经之路。他几次调解未果,就按照规定把情况上报给了镇司法所。经过上营镇司法所1个多月的调查、取证、调解,王大哥终于同意把路让出来,双方却又在新路的位置和米数上发生了分歧。
“王大哥,这件事你确实理亏,咱把道儿留到两米,再给垫平,你看咋样?”“既然人家都同意让路了,你们两家好歹也退一步,这事今天就能解决了……”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通过司法所几名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撮合”,三户村民终于达成了和解意见。
陈三哥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刘桂兰高兴地说:“本打算上访的事,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出门多走一倍路的日子眼看就到头了。”
“人民调解员之所以能办成事,最大的优势就是大方向上有法律支撑,小方向上又可以互相商量,俩好和一好,事情就好办多了。” 陈广玉说。
据王进义介绍,在吉林省,百姓说事点已经形成了一张由信息员与村屯社区调委会、乡镇区司法所、有关行政部门和基层法庭构成的“人民调解防护网”。截至目前,全省“百姓说事点”收集到的18000余件矛盾纠纷信息,98%以上得到了成功化解。
做个贴心人替群众想事儿
“要是没有这个说事点,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有红绿灯呢!”在长春市宽城区柳影路铁路小区棋牌室说事点里,居民韩丽华和邻居们对信息员李在清赞不绝口。
李在清不仅是说事点的信息员,也是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和大家生活在一片屋檐下,我最能了解居民的烦心事。”离小区不远的柳影路与菜市南街的交汇处,是附近居民出行的必经之地,可这个超市、站点集中的十字路口,却一直没有红绿灯。
“不能只是坐堂办公,还要主动出击。”当上信息员后,李在清组织业委会5名成员画平面图、打调研报告,还把材料送到了交通指挥中心。“折腾了四五个月,十字路口终于亮起了红绿灯。”
群众的贴心人不止李在清一个。长春市白菊路社区新婚不久的徐先生,随手把对《婚姻法》的困惑写在记事本上。几天后,说事点的信息员就请来律师,针对《婚姻法》和《继承法》展开了讲座,还提前打电话通知;长春市凯旋街道永生社区把说事点作为社情民意的中转站,主动向群众提供致富、就业、就医等实用信息……
王进义表示,说到底,吉林省首创的“百姓说事点”就是以人为本、为民办事的“服务点”,是政府把司法行政职能延伸到最基层,听民声、取民意、排纠纷、化矛盾、解民忧的有效载体。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百姓说事点”已经不仅仅是社会矛盾的化解点,还是社情民意的收集点、法制宣传的普及点、致富信息的传播点和干群关系的联络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唱响了一场民生大戏。(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