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2日 星期四

    公民道德之歌24

    绽放鲁西的“雪莲花”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2日   04 版)

      记者听说詹春芳刚刚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就想着到她家看看,了解她的生活。

      2011年12月的一天,大雾,我们驱车来到东昌府道口铺街道办事处沙王庄村詹春芳的家,詹春芳正在给年过八旬的婆婆换外衣,婆婆脸上挂着微笑,幸福地看着她。

      换衣完毕,詹春芳又打来热水,给婆婆洗脚。她自己先用手试试水温,把婆婆的脚放进水盆,先烫一会儿,稍停又往里边加了些热水,给婆婆慢慢地搓洗,又帮婆婆剪了脚趾甲,不时地问婆婆疼不疼……

      忙完,詹春芳搬过凳子,边给婆婆洗衣服边和我们聊天……

      詹春芳原是新疆伊宁市人,1992年与在当地服役的王爱章结婚,在两人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悄然而至,医生告诉詹春芳,她丈夫得了肾病二级综合征,属永久性损伤。丈夫劝她离婚,可詹春芳果断地对爱人说:“再苦再难,我也不会离开你,我要照顾你一辈子。”1994年,詹春芳随丈夫回到山东老家沙王庄村。

      就在这一年秋天,王爱章的病情突然恶化,浑身浮肿,四肢无力,出现了多种并发症。詹春芳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独自走上了漫漫求医路。为了给丈夫治病,詹春芳学会了输液、打针、熬汤药,刚学习输液时,丈夫血管浮肿难找,她就先在自己身上练习,两个胳膊被扎得满是血眼。

      丈夫一年四季离不开药,一年下来得两万多元。丈夫的伤残补助再加上民政救助,一年也不超过6000元。詹春芳想尽一切办法筹钱,凡是能想到的亲戚朋友,她都登门借过钱。

      2001年,丈夫的病情毫无起色,70多岁的婆婆王安氏又突发高血压和脑血栓后遗症,神志不清,走路要搀扶,吃饭要人喂。

      为了不让婆婆生褥疮,詹春芳给婆婆盖上自己当年结婚的新棉被。寒冬腊月里洗衣洗被褥,詹春芳一双手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卧床老人醒得早,詹春芳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人轻轻从床上扶起来,穿上衣裤,将热水盆子里的毛巾拧干帮老人洗脸,把老人扶到堂屋坐下,再去照顾丈夫。

      詹春芳总是想方设法“粗饭细做”。老人牙口不好,她就做面条、面叶、炒面;老人想吃水果,她就捣成果酱或用锅蒸;她还把老人爱吃的花生炒熟再擀碎……就连家里养的鸡下个蛋,詹春芳也冲成鸡蛋花给老人喝,自己从舍不得吃一个。

      2006年,经过郑州市管城中医院专家的治疗,丈夫王爱章的病情逐步好转。2007年,王爱章不仅能下地干点轻体力活,还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拉客,贴补家用。

      故事讲到这里,詹春芳的婆婆直掉眼泪,不停地念叨:“要不是春芳啊,俺娘俩埋到地里骨头也化没影了。俺这媳妇就像人家戏中说的天山雪莲,救了俺娘俩的命,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

      给婆婆洗完衣服,詹春芳又开始洗白菜、烫粉条,她说今天阴天,不能出门,给婆婆包水饺改善改善。在她家堂屋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一个无偿献血袋,詹春芳解释,这是她献血时人家赠送的。第一次献血是2008年,丈夫在市人民医院看病,一位大夫走到走廊里,大声说谁是AB型血,一位孕妇急需。“我是!”詹春芳立刻跟医生去抽血,一次献了600毫升。回到丈夫的病房,差点晕倒在床边。从此,每隔一段时间,她都去献一次,每次回来,疲惫又幸福,感觉自己为社会作了点贡献。

      在山东省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省领导问詹春芳现在最想做什么,她说:“现在最想回新疆看看妈妈,妈妈也八十多了,离开新疆20年,只回去过两趟,对不起老人……”詹春芳哽咽起来。她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现在,俺们一家虽然还很清贫,盖房子借的钱还有一些没还上,但爱章逐渐好转,婆婆善解人意,孩子们很懂事,学习非常勤奋,俺很幸福!”(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孟昭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