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这些年开展“大爱救心”行动,迄今救治广东、广西、新疆、云南等地14个民族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00余名,减免费用8000多万元。
4000多个“救心”故事,感天动地。2011年7月,他们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奖”。
一个建议启动一项工程
开展“大爱救心”活动,源于广州总医院心外科主任张卫达2006年的一次经历:一名男孩患先天性心脏病,家里付不起昂贵手术费,一直没有得到治疗。男孩大学毕业时,病情突然加重。父母只得卖掉房子和耕牛,送孩子到医院就诊。不料,因患病时间过长,病情太重,手术已无力回天。男孩绝望的眼神,其父亲无助的哀求、母亲揪心的啼哭,令张卫达痛心不已。
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达8‰,全国每年新增患儿10多万。每例手术费用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由于没钱手术,不少患儿家庭因病致贫,陷入越拖孩子病越重,家庭越贫困的恶性循环。
“如果全社会都来关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他们就能获得新生。”——张卫达连夜起草建议:联合各方力量,对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他的建议,得到院党委“一班人”全力支持。在院党委指导下,心脏外科与广州市妇联携手启动“救治百名特困家庭重症心脏病儿童爱心工程”,短短两个月,就为102名患儿实施手术,成功率100%。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先心病患儿得到救助,2007年4月,广州总医院与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慈善总会联合发起名为“大爱救心”的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活动,并创造性提出“爱心资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家庭自筹一点、当地报销一点”的医疗扶贫模式。广东省民政厅把“大爱救心”项目列入“十二五”期间要做好的“民心工程”,并设立“大爱救心专项基金”。
冒不敢冒的风险
“别的医院不敢收治的,我们要收;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我们要冒”,广州总医院政委黄艳儒说,“这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最好诠释。”
不满5个月的晓峰由于复杂心脏病,入院后多次缺氧发作,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为了抢救孩子,没等晓峰父亲交钱,心脏外科就为晓峰做了手术。手术后,晓峰的病情多次反复,在监护室住了半个多月依然没有好转。晓峰的父亲看着在监护室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的儿子,想想高额的医疗费,悄悄躲开了。
“孩子在医院,我们就要负责到底!”心脏外科的医护人员,人人把晓峰当成自己的儿子照顾。在他们精心照料下,晓峰恢复了健康,住院3个月体重长了7斤。
看到儿子大病初愈,一天比一天结实,还不用付10多万元医疗费,晓峰的父亲泣不成声:“今后我们一定教育好孩子,报答党和部队的再生之恩。”
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该科严格医疗质量管理,通过大批量采购降低手术耗材价格,坚持不用高价药、少用抗生素……汕头籍患儿杜泽茂,一岁半查出患复杂心脏病。不治将活不到两岁,治则需10多万元手术费。就在一家人几近绝望时,他们幸运地遇上“大爱救心”活动。手术康复后,杜泽茂爷爷结账,发现只花费6000元。
让多一些贫困群众受益
依托社会慈善救助渠道,广州总医院将救助范围拓展到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贫困山区。
贵州省土家族老人罗廷清,孙女患先天性心脏病,儿媳妇因此离家出走,儿子因此精神失常。眼看孙女病情一天天加重,自己却无能为力,罗廷清常常暗自落泪。2011年秋,孙女在广州总医院接受手术,获得康复。老人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医院,“要不是部队医院,孩子只能在家里等死……”
每次到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区义诊,需要坐火车,转公共汽车,换拖拉机,再徒步翻山越岭,非常劳累。5年来,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医护人员为佤族、回族、壮族、彝族、瑶族等14个少数民族的500多个患儿手术,并给247名患儿免除了医疗费。很多少数民族患儿家属逢人就讲:“解放军真是活菩萨!”(本报特约记者 李华敏 本报通讯员 杨亚斌 胡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