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从一出现,就是一个吸引大众注意的改革。并曾经被大众赋予“改革中国高考制度”的重任。
随着自主招生的试行,大家逐渐理智地为诸多高校卸下了“改革高考”这一过于沉重的使命。而且,高考作为当前仍然最为公开公平的考评选录制度,它仍然不可替代。那么,自主招生作为高考录取的补充手段的地位,应该是明确并已经为大家所接受。
而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最新近的争论,却是几个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和近年的一些具体构成和招生政策上的些微变化。
设计之初,媒体的解读是:试点高校将利用自主招生权力,把“偏才”、“怪才”揽入自家怀抱。但事实却有出入,几年下来,媒体报道中,“偏才”、“怪才”只是少数的几个,“掐尖”却成为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关频次最高的词汇。也成为大众对自主招生和由此伴生的几大高校联盟最大的诟病。
招生,的确是高校的一种自我主导的权力。但是如果中国最为知名的一批大学,以自主的名义,把高考中各类“状元”、“尖子”收进自家怀中,未免有些小家子气,在网络信息的跨区域跨国际比较的时代,也的确有伤观瞻。而且,从一开始,就自己把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自主权力给降低了档次、打了折扣。
所以,还是希望我们的高校把一时的名利放到一边去,把长期的工作和付出以及这种长期付出酝酿积累出来的成果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上。真正运用自主权力,在高考这个公平基础上,突出各自高校对于考生的独特标准和独到判断,走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