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迟迟得不到化解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现“步步惊心”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并断言“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将何去何从?
外部环境:步步惊心
“从2011年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去年我国外贸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力度减弱和欧美债务危机阴影日益浓重,国际市场需求越来越显出疲态。外贸企业反映困难很大,订单大幅减少。”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报道,一股外贸服装加工企业的倒闭潮正在广东出现。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张炳政撰文指出,外需疲弱在未来几个月的加剧之势是进出口隐忧升级的根源。
李健告诉记者,2012年我国外贸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如果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大规模爆发甚至使欧元区解体,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中国外贸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迹象并未出现,欧美债务危机如果逐步得到化解,2012年中国外贸仍可望实现10%的增长。
在外部需求下降的同时,还有一种倾向正在引起外贸专家的注意——从海关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些中低端商品的出口增长明显放慢。
李健分析说,这表明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水平上升、综合竞争成本升高的形势下,“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弱化。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内部修炼:化危为机
面对“步步惊心”的外部环境,中国外贸如何能够从严冬走向春天?
“外需市场不振,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严重挤压着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相当多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倒闭。”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优胜劣汰、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目前,广东腾笼换鸟、双转移的战略就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2012年将是三年前世界经济“大衰退”以来的又一低谷,各国经济增速将普遍放缓,但全球性衰退概率小。对中国等新兴市场而言,应该看到机遇将在危机中孕育。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外贸寒潮中,也有这样的事例:罗统宇是一家重庆物流公司的负责人,他带着几个人从无到有做起来,只用了5个月时间,公司已经发展到85个人了。“公司服务的IT企业的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在不断加大,我们的队伍还会扩充。”罗统宇虽然身在外贸服务领域,却不曾感到寒意。
在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产业转移的大潮中,重庆准确而快速地确定了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承接之路,锁定信息产业,创造产业集群效应,研发、制造、金融服务并举,在创新中开拓了内陆加工贸易的新模式。据海关统计,2011年重庆外贸进出口获得了成倍增长,这里的企业感觉不到严寒。
追求目标:步步为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贸将迎来更加复杂局面的考验,必须做好应对长痛的准备。”李健分析说,“我国进出口可能转向中低速增长,发达市场需求将继续受紧缩影响,出口中低端商品的优势将逐步减弱。”
李健认为,要保持和扩大我国出口市场份额,就必须改变“中国制造”廉价形象,提升高附加值、优质优价商品出口所占的比重,实现出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要使中国的外贸发展步步为营,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政府在危机中帮扶企业不仅需要短期、应急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对未来产业发展建立信心。”罗仲伟说。“对中小企业来说,比融资还重要的是公开、透明的财政支持,政府要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长效的机制,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和培训等,使企业真正提升科学管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我国的外贸企业已经积累了强大的竞争力,显示了“中国制造”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中国政府将保持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进出口平衡。(本报记者 张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