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陈亢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师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每到一国一地,很快就能获得当地人的信任与亲近,从而很快就能掌握该国该地的政治、风俗和人情。他对老师具备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亲和力感到不解。于是,他就请教师兄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国一地,一定能够获知其国其地的政治民情。他是刻意求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知他的呢?”
子贡回答说:“先生是以温和、良善、恭敬、检点、谦让的态度得来的。他老人家获得信息的方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吧!”
子贡是一个特别善于总结的人,更是对自己老师非常懂得的人,他揭出的“温良恭俭让”五个字,不但画出了孔子的温煦气象,还给后人修养身心提出了一个可资对照的努力方向。简言之,这五个字所包含的人格、气质内涵,大致如下——
温,为人温和,不激烈,不尖锐,不尖刻。
良,不仅仅是善良,它是指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善意和敬意。
恭,就是谦恭,和睦,对人、物有恭敬心,敬畏心。
俭,指做事有分寸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个人生活有分寸感,那就不奢糜浪费,所以生活节俭是俭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恭敬很好,但是恭敬过头就不好。所以,孔子反对“足恭”。在大街上碰到老师了,你说:老师好!打个招呼,很好;给老师鞠个躬,也很好。但是你趴在大街上就给老师磕头,就不好,过分了,老师会尴尬。如果是有意作秀,炒作自己,那是对师长的“绑架”——那就是人品不好了。所以,过分的“恭”,往往有不良的企图,对这样的行为,孔子表示“耻之”。
做任何事,哪怕是正确的事,也得要有分寸感,从哲学上讲,就是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这个“俭”,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让,谦让。这个社会总有竞夺,竞夺总不能以力量为唯一胜算,总不能以一切据为己有为唯一目标,那人类社会就变成丛林,弱肉强食了。所以,人一定要学会“让”。人类学会“让”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出现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孔子后期的学生子夏,却对君子的气质有这样的表述: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意思是:君子的气质有三种变化:远望他的外表,很严肃;近距离接触他,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厉。
望之俨然,不可犯。即之也温,可亲近。听其言厉,是诤言。
君子有大德,不苟且,此俨然也。君子有大度,能容物,此温煦也。君子有教益,能育人,此言厉也。
俨然者,礼貌恭敬。温煦者,仁德内充。言厉者,义气发扬。
君子三变者,不过是礼、仁、义三种内涵的依次流露而已!
孟子说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也是说君子的三变!
子夏说的是谁?还是孔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