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兆远 通讯员谢国静)近日,位于山东沂蒙老区的临沂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文明之巅刻下了“临沂高度”。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在全国名列前茅。谈及此,市委书记张少军说,我们把文明创建作为牵头工程、民心工程,以此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在战争年代,临沂这片热土孕育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今天的文明创建中,临沂把弘扬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起了沂蒙精神展馆、沂蒙广场、沂蒙影视城等56处红色教育基地,创作出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沂蒙六姐妹》、获“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大型电视剧《沂蒙》、获“荷花奖”特别奖的国内首部红色文化大典大型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以及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等500多件文艺精品。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的整体发展之中,构筑起全民文化网络,蒙山沂水间诞生了8360个文化大院,广大农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套餐”,山寨乡村呈现出新景观:“文化提高”万众参与,“文化创造”各尽其能,“文化成果”共育共享,做到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激发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发、自觉投身于文明创建之中,全市涌现出各类志愿者30多万人,诞生了“爱心接力”、“爱心1+1”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团队。如今行走在蒙山沂水间,处处可见一张张亲和的笑脸,时时可听到温馨的方言土语,扶贫帮困、捐款助学、帮孤助残、敬老抚孤的故事一串又一串……文明风尚塑造着良好的城市形象,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来投资兴业,创建起物流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大商城”。如今的临沂,能在谈笑间牵动华东乃至全国市场,获得了“中国市场名城”的称号。
在文明创建中,临沂人敢想会干,向高处攀登,显出“磅礴的大气”。“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蕴涵着千万沂蒙儿女的共同情感,如今这一情感在新时代的高度上产生共振,万众一心构筑美好家园。临沂从除污治理切入,将临沂城内的八条河流融汇贯通,舒展开城市的框架,构建起“大水城”美学景观,催生出一个个滨河公园、文化长廊、广场园区,展示出“人水亲和”的秀美画卷。人们精心呵护蓝天、绿地、碧水,让水、桥、路、堤、坝连缀成景,园林、广场、亭榭、绿地相映生辉,在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捧在手里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