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怎样建设风险防范文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1日 10版)

        近年来,汶川特大地震、山西王家岭矿难、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及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突发事件,一再考验着我国应急管理、风险防范的能力。

        日前,国家行政学院与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国家安监总局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应急管理创新论坛”,汇集了来自多个省市区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及各级政府应急办主任,就促进地方应急管理创新发展,逐步培育社会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文化才是真正的防火墙

        一辆乘载50人的校车,若发生紧急情况,多长时间能疏散完毕?

        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心小学经过反复演习比较,制订出一套最佳应急方案,可确保学生在20秒内有序撤离。目前,这套《校车应急疏散方案》已在惠山区各校推广。

        为吸取近来甘肃正宁等地出现的校车安全事故教训,保障广大师生乘车安全,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校深入展开。

        风险防范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社会稳定,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把应急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更有政协委员在这项提案基础上又加了四个字“刻不容缓”。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洪毅在“中国应急管理创新论坛”上提出,加快推进建立我国公共安全综合风险管理体系,需要逐步培育社会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文化,引导公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推进建立面向社会、多方参与的风险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当今社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如果公众能够保持对突发风险的防范意识,那么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风险防范文化,无疑这将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

        调动公众参与是关键

        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受谣言影响,我国多地出现群众抢购食盐现象。

        突发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再一次闯进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各界人士对政府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推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建安在论坛上这样指出。

        “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功夫在诗外’,必须在打造科学应急管理模式的同时,主动引导和培育社会风险防范文化。”洪毅认为,文化渗透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加强公民风险防范教育和培训,润物细无声般地改变公众行为。

        很多地方政府的实践证明,公众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是可以被有效引导的。深圳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杨峰介绍,2011年8月大运会期间,为减少交通意外情况发生,深圳号召市民自愿申报汽车停驶,得到热烈响应,全市共有43.1万辆汽车自愿停驶,减少了3成道路交通流量。

        论坛的参与者在讨论中明确指出,只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才能使公众更好地了解风险评估结果,更主动地配合相应风险管理措施,从而从根本上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沟通中引导文化养成

        2009年闵行区“楼倒倒”、2010年静安区大火、2011年地铁追尾事故……这几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启伟接连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现在大家发现一个现象,事件本身很简单,但是往往会引发媒体的连片指责,这是因为我们在风险沟通中存在着问题。”陈启伟说。

        论坛上,来自各地的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风险沟通是缓解社会恐慌心理,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参与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2011年3月的“抢盐”风波中,我国政府就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告知日本核泄漏未对我国海域造成影响,全国食盐库存充足,从而使各地抢购食盐事件迅速平息。

        广东省政府应急办主任纪家琪介绍,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广东省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每天向前往灾区的救援人员发送当地灾情、天气预报信息及注意事项,让他们避开余震、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确保了近万名一线人员无一伤亡。

        在加强与媒体、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2011年11月,上海市政府开了官方微博,短短一个多星期粉丝超过一百万。“很多最新政府信息通过这个微博发布,眨眼间再由上百万粉丝及时转发出去,可以让公众迅速获取权威信息,也就让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陈启伟说。(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