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7日 星期六

    净化网络语言系列报道④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局限

    苏培成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7日   06 版)

        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一部分青少年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它与一般社会交际所用的全民语言有所不同。网络语言主要在网民中流行,使用网络语言的虽然只占网民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网络语言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当前,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社会语文生活中的热点。

        网络语言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的交际方式是通过电脑和网络来进行的,使用十分方便,传播十分快捷。如果没有电脑和网络,网络语言很难在其他形式的媒体上生存。第二,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少年。他们是网络高手,有的人上网成瘾,一会儿不上网仿佛天要塌下来似的。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崇尚个性,追求创新;他们不满足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要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第三,网络语言这个叫法并不确切。语言的组成有三个要素,就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网络语言并没有自己的语音和语法,它与全民语言的主要不同只在一部分词汇和语体。从严格的意义说,它够不上语言。在本文里我们也把它叫做网络语言,只是采取社会流行的说法。

        网络语言的最大局限就是缺乏规范性。语言文字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必须有全社会统一和明确的规范,交际各方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必须遵守这个规范。如果没有这种规范,或者虽有规范但是交际各方各行其是,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也就会受到破坏,后果非常严重。衡量语言文字是否合乎规范有三条标准,就是看是否具有必要性、明确性和普遍性。用“三性”来衡量网络语言,它是不怎么合格的。把妹妹说成mm,把气死我了说成7456,把网络高手说成“大虾”,把网络新手说成“菜鸟”,没有必要。许多网络词汇的构成十分随意,没有规律,表达的意思也不够明确。把这样子说成“酱紫”,把东西说成“东东”,只会造成混乱。从表面看网络语言似乎影响很大,其实使用者不多,普遍性不够。在社会交际中,“偶”无法代替“我”,“杯具”无法代替“悲剧”,“围脖”无法代替“微博”。许多一时走红的网络词语转瞬即逝,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缺少规范性使网络语言只能在小圈子里活跃,只能在虚拟空间生存,很难进入全民语言。个别词语也许有机会能够进入全民语言,如“给力”,但是多数词语只是匆匆的过客。网络词语具有的戏谑和调侃色彩,使得它们的使用范围大受限制,不能用在严肃的和比较重要的交际领域。有人把淘宝体里的“亲”用在招聘微博里引来大量网友的围观,有的网友称赞它“好有创意”。可是把这个“亲”用在公安部门的追逃公告里立即就受到批评,它的戏谑性破坏了公文的严肃性。网络语体一般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群体中流行,而它的快速传播加剧它的新鲜感和生命力的磨蚀,最终也会像“浮云”一样消失。

        推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国家重要的语文政策,是使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既然网络语言的最大局限是缺少规范性,这就使它很难得到国家的支持。最近一个时期网络语言的滥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文化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管理,主张那些不具备“三性”的网络语言不要进入语文工具书,不要进入语文教材,不要进入高考作文。政府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出台一些规定,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做出限制也是必要的。对于那些沉迷网络语言的青少年网民要加强引导,要告诉他们必须切实学好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应用能力。如果他们只会使用网络语言,而不会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他们就会成为语文的“残疾人”,在社会生活里找不到立足之地。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