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7日 星期六

    世事评说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

    汪嘉波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7日   05 版)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毕业即失业”现象都日趋严重。这个问题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然而,德国却堪称一枝独秀,不仅本国的毕业生完全不受“就业难”的困扰,而且整个国家被誉为“欧洲的就业天堂”,吸引了来自欧盟各国的优秀毕业生。

        德国为何“风景这边独好”?据说,世界各国眼下都在对“德国经验”进行“跟风式”、“取经式”之类的深入研究。然而,研究归研究,德国人能办到的事情,其他国家却未必能办到。为什么呢?原因自然多如牛毛,但归根到底完全可以用“国情不同”的说辞加以总结概括。

        国情真的不同。当欧洲大多数国家让欧债危机搞得狼狈不堪、风声鹤唳、鸡犬不宁时,德国经济却是彩霞当空、欢声笑语、高歌猛进。没有如此令人欢欣鼓舞的经济形势,德国哪里会赢得“就业天堂”的美名。所以说,发展是硬道理,强劲有力的经济发展才是大学生就业强劲有力的支撑。有人说德国没有“就业难”问题靠的是正确的就业政策,这话听起来不错。然而,众所周知,美国也有正确的就业政策,而且,美国的就业政策“不仅完美,而且很有思想”,但是呢?奥巴马先生仍然被大学生就业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倘若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沼泽,大学生哪里还会轻松愉快地找到工作?!

        不过,仅有大好经济形势恐怕也不行。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也很喜人啊,可大学生就业问题却仍然相当严重。印度的经济发展也早就驶入了高速公路,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依然十分惊人。据说,印度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队伍宏大壮观,一个好的公务员位置可以引来万人相争!德国是经济强国、“人口弱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有限,工作岗位却随着经济繁荣日渐增多。尽管人口众多未必是导致大学生刚一毕业就陷入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但僧多粥少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德国经验”再次说明,粥多僧少是硬道理,深受失业困扰的意大利年轻人早就发现德国各行各业都人手不足,于是德国成了他们中许多人出国谋生和寻求发展的最佳选择。按德国媒体的说法,不仅仅是意大利人,欧洲各国的失业兵团都在向德国进军。

        经济增长快、工作岗位多固然是德国就业形势一派大好的主要因素,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进步使德国就业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业市场上创新、研发、管理、咨询及教育领域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多。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更受欢迎,就业选择范围更大,就业机会更多。此外,德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得力措施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与时俱进等因素也是“德国经验”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毋庸置疑,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我们该向德国学习,但究竟从“德国经验”中汲取哪些我们缺少的营养,还需要进行认真、具体、仔细的分析和讨论。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例如,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与美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就有较大的不同。很多美国应届毕业生真的是无法找到任何工作,他们肩负着偿还上大学时欠下的巨额学生贷款的负担。而中国大学生面对的则多半是选择的困境,他们通常会抱怨无法找到适合自己或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这种供需之间结构上的不对称,反映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服务还不够完善,政府在相应的制度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努力减少失业、扩大就业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任何一国政府都要把解决包括大学生就业在内的公民就业问题当成政府必需肩负的责任。面对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在政策法规、就业指导、高校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提升,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要更新换代,与时俱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