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4:30起床。5:00出家门。6:00赶到首都机场T3航站楼。6:50登机。7:40腾空,向着桂林方向,闷头直飞。
10:40到达桂林两江机场。11:10乘别克商务轿车再度出发,沿包茂高速公路,先向南后向东,朝着湖南省永州地区,急驶。路况好,崭崭新路。两旁的风景更好,远远近近逶迤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喀斯特峰丛,有的像美女,有的像碧玉簪,有的像舞蹈的龙、涅槃的凤,真犹如穿行在百里画廊中!
13:40打尖吃午饭,一问,原来还未走出广西边界。饭后,2:40又重新上路。不久,出高速后,驶上207国道。大约1小时后,又上了省道。穿过崇山峻岭,穿过万绿千红,穿过汩汩清流,穿过座座瑶寨,终于,在15:45分,到达了位于湘、桂、粤三省交界的湖南省江华县。
休息一夜。第二天早上8:30,再度整装出发。经过汽车——轮渡——汽车的一路狂奔,最终,于13:45到达了目的地。弃车,悠悠荡荡过了涔天河上长约500米的一座木板吊桥,进入到山地瑶寨天堂村。
从昨日清晨出发算起,到现在,已经有33个小时了——这瑶寨,真似天堂一般远啊!
瑶家好客,身穿七彩瑶衣的媳妇们,小跑着将我们领进自家的吊脚楼。座座小楼都是依河而建,全木制,推门有一走廊,脚下即是涔天河水。河水清且壮,上游即湘江源头潇水,有身穿彩绣瑶服的男女瑶民在河上划小舟,撒网捕鱼。背靠青山,面水而居,空气质量一流,PM2.5没有,瑶家女子个个肤如凝脂。
堂屋内,有两张木本色八仙桌,每桌配四只条凳。旁置一个人高马大的大冰箱。屋内墙壁上,还挂有一架大彩电,下面条案上放着一个TCL电磁炉——除了说明生活水平不低外,还说明电量比较充足。
我还特意看了一下卧室:一张带帐子的双人大床,上面铺的、盖的都崭新鲜亮,叠得整整齐齐。犄角旮旯,到处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隔壁邻居家,似乎还要阔气些。堂屋中央,是一主两陪衬的大皮沙发,隔着茶几,面对着一台平面液晶42寸大彩电,一位老者正靠在沙发上享受TV节目。
戴着彩色瑶饰头巾的小媳妇们跑前跑后,上茶,上花生,上红薯、紫薯、芋头。之后,就一碗一碗地往上端,皆著名的瑶家菜:荷包酢(米粉肉)、酿水豆腐、闷土鸡、肉烧鲜笋、苦菜公,当然还伴着瑶家用粮食自酿出来的瓜箪酒,那一定是要用长长柄的葫芦瓢,略显夸张地将酒舀出,再倒入大海碗中的。
江华县的全称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角,地处南岭北麓,总面积3228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瑶族人口30万,占全县人口的61%。全县境内有111条河流(好令人羡慕啊),林木绿化率为73%,自古以“杉木之都”、“华南之肺”而享誉天下,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之一。哦,怪不得一路上看到的,尽是伐好的木材,有的是整棵整棵的剥了皮的树,也有已锯成一段一段的木材——不过请放心,这些都是按国家下发的规定数目砍伐的。
除此之外,江华县还有丰富的金、银、铜、铁、锡、铀、高岭土、稀土等矿产资源。勤劳的瑶族群众还生产水稻、番薯、烤烟、茶叶、香菇、银杏、红豆杉、黄连、党参、厚朴、灵芝等农副业产品。最独特的是江华特产珍珠椒,它们长相鲜红圆润,乍看是番茄,仔细端详仍是西红柿,只有吃起来才能品出是辣椒味道,不太辣却非常清香,江华瑶族及各族群众对它们独独生长在自己的地界上,极为骄傲。
瑶族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名称见诸文字最早的是《梁书》所载:“莫徭蛮”。徭,“徭役”也,从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溯数千年,瑶族为免遭统治阶级的奴役和镇压,一直处于被迫背井离乡、世代迁徙的状况中。“进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游耕生活,锻炼了瑶族坚毅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近年来,在这些传统品质之上,瑶家汉子们又新添了知识、学养、视野、经营头脑和领导才能,如江华县县长李祥红,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无山不有瑶”的南岭山脉腹地,经过刻苦研修,取得研究生学历,不但当县长,还著书《瑶族盘瓠龙犬图腾文化探究》等,已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然而,在我的感受中,最靓丽的还属瑶家女子。她们勤俭持家,既主内又主外,结婚后和丈夫共同劳动,享有共同财产权。她们敢爱敢恨,可自由恋爱,可“招郎”(赘婿),可让孩子随己姓,亦有权“休夫”。无论生活多么贫穷艰辛时,她们也始终把最鲜艳的七彩绣品穿在身上、戴在头上,永远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不输给任何民族。因此,瑶族传统是“不重生男重生女”,和我们汉族重男轻女刚好相反,也算为世界的平衡作出了贡献。
招待我们吃饭的这一家,就是30岁出头的赵彩发当家。柳枝一样婀娜的她,用很标准的普通话,唇清齿利地告诉我:“我是嫁过来的。现在家里有6口人,公公、婆婆,我和老公、3岁的儿子,还有一个老婆婆(老公的奶奶)。老公到东莞打工去了,从这里去不算远,100多块钱车钱就到了,每年能挣回1万多块钱。我家里有20多亩山林地,杉树能砍时就卖一些,平时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己种的。等儿子长大了就送学校读书,天堂村就有小学校,不远,吊桥过去那边就是了。生活没有困难,吃穿用都够,要说有点想法,就是山林的补偿款能不能再提高一点点?”
站在一旁的村干部解释说:为了奖励保护山林,杜绝滥采滥伐,国家对各家各户山林地发放补偿款。最早时候,每亩地只有1元5角,瑶民们说,随便拿一根细杉树枝刨刨光,做成一把锄头把,也能卖上2元5角,显然1元5角的补偿太少了。现在,国家的补偿款虽然已经提到2元多,但也还是比较低的……
我点头安慰他们说:“我相信改革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
离开时刻,瑶民们都涌出家门,还放了一挂鞭炮。“劈啪”声中,我们的汽车开动了。返程的路途似乎变短了,双眸贪看喜不够,轻车已过万重山。喜的什么呢?
——葱笼的湘桂大地上,正是稻谷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稻浪仿佛大地的行为艺术,给广阔的绿地贴上了一块又一块金砖,将富足之气送往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的住屋已经不是树皮盖顶的瑶屋,也不是青瓦顶的平房,而基本都是一水儿的三层四层楼房了。有的小楼非常欧式,圆形屋角线,罗马柱回廊,外墙用红、绿、白或灰、红、白三色瓷砖贴出漂亮的几何形图案,屋檐上有龙凤或神兽据守。陪同我们的瑶妹刘娅玲说,去年她哥哥家也起了一幢三层半的楼房,花了30多万元,是哥哥跑运输挣来的钱,现在父母和哥哥一家住在那里,感觉好幸福哟……
我想起江华县委宣传部吴恢才部长的话,不禁微笑起来——那天到县城打尖的时候,我们住的宾馆叫“爱塞丽亚”,对面宾馆叫“维多利亚”,旁边的小照相馆叫“美学婚纱”,后面的一家小吃店叫“哈拉罗”,都是洋气十足的名字。吴部长说得妙:我们山里人觉得自己土,所以就愿意起很洋气的名字,表明我们老百姓对外面世界的美好生活,也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呀。
土吗?今天的瑶家可和“土”字不沾边咯。你看看刘娅玲这些瑶家妹子们,虽然身着瑶族传统服饰(有人建议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国家公职人员上班带头穿瑶服,我觉得真好),但遮不住时尚的细腿牛仔裤,还有高跟鞋;人人一部手机,一会儿就掏出来看看,“劈啪劈啪”按上几下,一条条短信就发出去了。发给谁呢?她们不说。然而,小娅玲的解释泄漏了天机:
“过去我小的时候,记得小姑姑她们搞对象,是男女对歌,什么‘水中荷花映日红,妹妹倩影在心中。哥哥有心把妹找,不知妹妹可知情?’等等。现在,短信这么好使,传情更便捷啦,情感的表达也更直接啦……”
——江华1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中。3公里外的207国道正在加宽。海螺水泥和中国五矿的稀土开发两大项目即将落户。县城内一大片高耸的住宅楼已经封顶。我还愿意做如是想:江华机场也将破土动工……
(作者为本版主编,本文为深入基层走转改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