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0日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会议中心议题之一。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2010年江苏便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改革工作,鼓励部分地区先行先试,着眼于基本消除区域内城乡、学校间差距,让每个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回顾2011,江苏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日前,记者专程赶到盐城、淮安等地,看到了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景象。
全面优质,春风化雨
走进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庄重典雅的欧式建筑映入眼帘,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气”。据介绍,自学校与盐都实验学校等组建成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以来,通过优势互补,现已取得显著成绩。教师中有1人获得国家级赛课二等奖,有33人在省、市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集团有42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摘得奖牌。“我们集团已成为全市素质教育的样板,特色教育的亮点。”该校校长赵维坤很是骄傲。
每到开学时节,“择校热”问题总是闹得不可开交。据了解,盐城市第一小学按照教育部门“施教区就近入学”的要求,2010年8月开始便不再收取择校费,从根本上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随行的盐城市教育局局长常逢生告诉记者:“已连续两年,我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一个‘条子生’,没有一个‘缴费择校生’。”
建军路小学作为建军路小学教育集团的领头学校,该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已获得各项奖牌2000余个,并且走出国门,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学校还被评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基地,我们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如今,我们的办学特色已在集团各校间处处辐射。”校长彭晓华告诉记者。
模式不同,目标一致
盐城把“集团化办学”作为缩小校际差距的一大举措,目前已组建21个教育集团。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说:“义务教育集团不仅可以共享各种教学设施等,还能共享典型教案、备课资源及各类课题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切实解决好校际之间的师资矛盾,教育集团按照“交流符合条件的教师不少于15%的比例、交流的骨干教师不少于交流教师15%的比例和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的规定,通过加强教师、校长双向流动,集团内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开始走向均衡。
江苏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不只一招,淮安市在经济和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针对性地进行“一体化建设”,让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人民群众一样满意。淮安天津路小学校长高会洲告诉记者:“学校新落成的1700平方米的体育馆、1400平方米的双层报告厅都已启用,我们争取把最好的教学条件提供给学生们。”据了解,淮安清河区、开发区先后撤并了10多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并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洪泽县为了不增加进城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平均每生每年补贴1500元,解决学生交通、食宿等问题。
“只是起点,没有终点”
围绕教育均衡发展,江苏义务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果。目前,江苏已有77个县(市、区)达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此外,江苏已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大幅提高了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从2011年开始,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在此基础上,江苏再次提出了“优质均衡”的新目标,到2020年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作为江苏义务教育改革的先锋,盐城按照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标准要求,制定了《2011—2015年教育事业布局规划》。到2015年,盐城大市区范围内每2万人口配套一所4-6轨规模的小学,每4万人口配套一所8-12轨规模的初中,确保满足大市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改革之路并不是一条坦途。在盐城“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联系不够紧密,领衔学校与成员校的关系不够稳定等需要改进的问题。对此,常逢生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是领路者,也是探路者,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逐步完成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跨越。
“把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一直是江苏义务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没有终点,我们只是在路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如是说。(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