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承载着国人期盼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2010年7月发布以来,已经实施一年多。尽管成绩不容忽视,但纲要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大联组的形式,围绕如何保障校园安全、推进素质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对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等多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专题询问。
校园安全如何保障?
校园安全,关系到众多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幸福和希望。
“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交通安全事故,令人痛心。有关部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针对校园安全问题,索丽生委员首先发问。
“校车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民生的大事。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公安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几个部门正在着手研究该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回答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除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研究建立包括完善校车标准等在内的校车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广泛吸收社会参与。“一方面,政府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项,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多渠道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我觉得校车的安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充分理解。”
“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对校车进行了严格界定,但是有人担心由于经费投入、校车达标等因素,这一规定反而会导致一段时期内普通家庭的学生,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的学生无车可坐,难以就学,有关部门对此如何考虑?”索丽生追问道。
“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疏堵结合,既要严厉打击黑校车,规范校车的运营管理,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几条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出行安全的过渡性办法。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就设置了一个为期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里,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朱之鑫说。
素质教育难在哪里?
作为教育咨询委员会素质教育组的专家,程津培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换来的并不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是我们培养了不少‘应试机器’。我觉得问题的实质和症结就在于我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及对人才的评估和使用制度方面出现了问题。教育部将如何改进有关制度,解决好推进素质教育的症结问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言,推进素质教育还面临一些困难,原因有很多,集中到一点,就是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对人才的评价,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最切实的工作,就是要把我们实际做的工作和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重点做好‘三个衔接’:把学生评价和实施素质教育相衔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把学校评价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衔接,完善督导评估制度;把人才评价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衔接,改进社会用人制度。”他表示。
“择校热”缘何热度不减?
“择校热”热度不减,择校费越收越高……这些乱象背后,是公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痼疾——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对此,高洪委员一连提出三个疑问:“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是什么?影响均衡发展的阻力在哪里?有什么硬性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很艰巨很复杂的工作。”袁贵仁说:“难就难在学校均衡不均衡,硬件指标达到不容易,软件方面可能更难。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学校除了硬件不均衡之外,还有学校长期形成的校风、传统、特色。”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门将从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质资源共享、强化督导评估等多个方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资源均衡是均衡的关键,择学校实际上是择老师。”袁贵仁说,教育部门将改变教师的初次配置,吸引高水平毕业生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市学校教师晋升更高一级职务,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的经历,从政策上推动教师的交流;探索建立到农村任教的特殊岗位津贴并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从保障上促进教师流动。
“均衡不是绝对均衡,而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推进,实现相对均衡。”袁贵仁强调。
如何让孩子学会做人?
从前几年的马加爵案到今年的药家鑫案,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引发了全社会关注,也引起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思考。“请问教育部,如何通过改进德育工作,来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程津培委员问道。
袁贵仁表示,近年来,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一点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的确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吸引力、感染力不够”。
袁贵仁指出,改进德育工作,重点要在加强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加强实践育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这“四个加强”上下工夫。
“在新情况、新形势下,要善于用网络开展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表率作用。”袁贵仁特别强调。
袁贵仁还表示,最切实的一点,是要明确教育的定位和功能,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综合素养,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存生活,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相互贯通。
(本报记者 殷 泓 王逸吟 本报北京12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