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孔子与人的主体性建构理论

    作者:王曰美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9日 15版)

        学术界有些学者往往援引西方主体性学说理论,认为孔子所创建的儒学是对个性发展的某种程度的桎梏。但当我们仔细研读儒家学说时,却发现其实孔子对人的主体性建构的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

        孔子关于人的主体性建构的理论体现了时代的觉醒。西周时代,学在官府。但自从平王东迁,周室衰微,王室的许多重臣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开始沦落至诸侯国或混迹在民间,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春秋晚期,随着“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设坛授徒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扬个性意识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礼记·中庸》)。孔子一直本着主体性的原则,以人为出发点去探索和研究人的品质、道德修养和为学治国之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道德的个体一直是孔子思想探讨的出发点和核心,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关注和弘扬始终贯穿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明确地把人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强调人是道德的动物,乃万物之灵;“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重视和关爱人的生命、人的尊严,是人的主体性理论的出发点;仁政德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对人格、人权的尊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则体现出了对一般社会民众命运的深刻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一贯重视个体人格的主体意识,强调人的个性差异。他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爱好,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又如“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进而孔子总结道:“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孔子将几个学生的性格概括为: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卤莽。孔子认为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可是却常常穷得没饭吃。端木赐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竟然每每猜对,获得巨额财富。在孔子那里颜回、曾参、闵子骞绝非宋明理学家所称道的一副枯槁死板的模样,而是非常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正因为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孔子认为要对不同的学生教以不同的内容,即因材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论语·先进》中子路、冉有向孔子请教“闻斯行诸”的对话就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闻斯行诸”的发问,冉有性格胆小、谨慎,为了鼓励他,孔子回答说:“闻斯行之。”听到了父兄的教导就去做吧。子路生性鲁莽、义气好斗,为了阻止他,孔子答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虽然有父兄在,但不能听了父兄的话就马上照着去做,要三思而后行。孔子正是通过对人的个性心理特殊性的发掘,实现其注重学生独特性培养的个性教育。

        《论语·先进·侍坐》描绘了孔门师生各抒胸怀志向的生动场面,充分体现了孔子在施教过程中对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支持与赞许。孔子“吾与点也”的态度表现了他赞许曾皙与众不同、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选择。曾皙描绘的那种春日美好的自然景色,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动写照。孔子认为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答为“各言其志”,但他们的“志”缺乏个性,没有打破常规:一在治理“千乘之国”(子路);一在治小邦(冉求);一在能从事礼乐(公西华)。这些“志”都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曾皙与子路等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选择了一个不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可以实现的“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选择的对象是一个“人化了的自然界”,其中的春、沂水和风都与人发生了关系,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了人化的自然。只有人化了的自然,人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它的上面表现出来。曾皙所描绘的“风乎舞雩”不是自然的物质形式,而是曾皙的自由的想象和创造。这种创造将充满了人的生气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之活起来,因而有了“冠者”、“童子”、“浴乎沂”、“咏而归”,成为生动的活的形象。在这里,自然的人化解放了自然,使之向着人的方向升华,从没有生命和自由,变得有生命和自由。在这种自由创造的人化自然中,对人的一切限制和束缚都灰飞烟灭了,从而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因而曾皙的“志”是脱俗的、个性的,是对“自由”最虔诚的追求,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酣畅宣泄,故孔子“独许”曾皙。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突出体现了孔子对学生智慧的肯定和对个体的重视,是对人的主体意识的清醒反思。在施教过程中,孔子不仅剖析和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而且也使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实现与张扬。正因为孔子重视人的个性,高扬个体人格的主体性,所以才有《论语》中孔子、子路、颜渊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教学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