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和处世方略,亦具有因革损益、趋时更新的品格,其基本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文化创意是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意识,是民族文化创新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所在。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儒家文化必将以其丰富的精神资源和独有的文化特质成为文化创意的动力源泉,并实现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重构。
一、儒家文化为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富资源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为文化创意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第一,物态部分。主要指儒家建筑、服饰、饮食起居等内容以及大量的儒家文献经典,它们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孔孟之乡厚重雄浑的地上古建筑和丰富珍贵的地下文物以及其他儒家文化名人的文化遗址,包括故居、祠堂、坟墓等,都是具有文化创意和开发价值的物态文化。包括《十三经》在内的儒家经典,儒家的其他著述以及《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儒学启蒙教材,都是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
第二,理念部分。儒家哲学、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它们对中华民族的生活思维方式、价值与道德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培育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贤、重信守义、中正宽厚的道德品质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些都是文化创意作品表现思想性和民族特点的核心内容。
第三,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历代人物,如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路、子贡、冉求、荀子、董仲舒、扬雄、刘向、韩愈、柳宗元、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以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孙奇逢、陆陇其、熊赐履、李光地、方苞、姚鼐、姚莹、曾国藩、张之洞等,有的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有的留下了传诵千年的仁、义、孝、贤、忠、良故事,为文化创意提供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素材。
第四,礼仪风俗部分。历代王朝的典礼、民间的婚丧仪式和人们日常交往的礼仪,无不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民间的风俗习惯,如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农事节日等大都体现儒家敬长爱幼和忠孝友悌思想。这些礼俗也成为文化创意必不可少的资源。
二、儒家文化在文化创意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儒家文化是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相对稳态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中必将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儒家文化为文化创意提供不竭的思维源泉。儒家文化有二千年的积累,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迥异其趣的内在特质和精神面貌。如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培育爱国情怀;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启示人们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儒家的气节观念培育人们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儒家“推己及人”的恕道与“和而不同”的智慧,日渐成为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普遍理念……只有紧紧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内在特质,才能形成中国的创意文化。
第二,儒家文化的现代自觉是文化创意的动力源泉。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成果的积累,而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主动的过程,它体现为中华民族追求创造、创新和发展的价值向度。一方面,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应激发文化的现代自觉,提升开放宽容意识,与当代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需要和消费方式相联系,将传统意识变为生动、活跃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根文化,理应系统发掘其合理的内涵、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尽可能多地赋予文化创意本民族的思想蕴含、精神价值和文化品味。
第三,儒家文化能极大增强人们对文化创意的认同感。儒家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而形成,并依据中国社会发展之需要而逐步演化的文化,也是随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而不断地发展起来的。儒家文化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其独特的历史符号启发文化创意之灵感,以其厚重的底蕴提升文化创意之价值,以其凝重的气度调和文化创意的浮躁气息,从而使人们在文化创意带来的文化“寻根”感受中增强对现代创意文化的认同感。
三、在解构中重塑: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儒家文化
文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在适应社会历史发展需要过程中不断解构的结果。儒家文化产生之初也是一种创意文化,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又经过多次文化创意,它契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因而被认同与传承。而文化创意是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意识,它赋予传统以现代的解读。“优秀的创意文化在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也会成为新的传统。在共同的地域空间和延续的历史空间里,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互补性地阐释民族的文化内涵。创意文化如果割裂了传统,从时空关系看,就是抛弃了延续发展的空间,是没有生命力的。”(杨蔚:《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创新》)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儒家文化必将为文化创意提供必需的历史文化营养,并通过自身的不断解构更化出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传统。